今年的报告共补充修改了81处,总体上看,修改内容涵盖了代表委员提出的大部分意见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一法霹雳安香江,选规厘定护远航。选举制度、选举规矩进一步修正、理顺,可以确保‘一国两制’的‘香港号’航船破浪远航,香港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美好。”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张晓明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2021年3月11日(星期四)下午3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
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权威快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 看人大会议批准通过哪些报告决定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1日闭幕,大会批准政府工作报告、批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通过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通过关于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决定、通过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批准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批准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21年中央预算、批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批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批准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决定通过时,人民大会堂会场内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这是继制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后,国家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和政治体制的又一重大举措。
思想伟力引领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三人谈
过去这5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我国发展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价值取向。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唤起亿万人民群众投身经济建设的激情,并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磅礴力量。“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是全方位的,最具标志性的是两件大事。一是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台阶,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我国赢得更大战略回旋空间和国际竞争的主动。二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两大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领航,也是亿万人民群众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结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大寨作为农业战线上的老典型,能不能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上作出新贡献?我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寨人,对此很有信心。”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说起大寨村未来发展底气十足。
当前,精准、合理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货币供应规模和货币政策导向上。规模上,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不搞大水漫灌。同时,导向上,要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表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不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听民意、汇民智。在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办公厅组织工作人员对代表、委员团组发言情况进行记录、整理和汇总,并转有关部委办理回应,促进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升服务效能。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闭幕会于3月10日15:00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3月1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
连日来,代表委员们表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举全国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写进2021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并提出“十四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在预期目标基础上明确提出硬约束指标,显示了坚持绿色发展的决心。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经济呈现稳定恢复态势,公众对今年宏观政策走向很关注。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拿出了“定心丸”:今年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
三月的北京,大地回春,鸟语花香,春天的声音依然清亮;街头巷尾,车水马龙,日常的生活忙忙碌碌。在迎接建党百年华诞的日子里,全国两会如期召开,让人不禁心生感慨,豪迈之情油然而生。
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全面部署,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一系列新举措。
3月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举行。
“爱国者治港”的原则是正调定弦,不仅能去除杂音噪音、摒弃陈词滥调,而且能将香港管治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港者手中。只有这样,“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才能行稳致远,才能确保香港真正的繁荣稳定。
解民忧纾民困增进民生福祉——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民生承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报告,同时也是一份接地气、提士气的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介绍,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常委会制定法律9件,修改法律13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8件,正在审议的法律案23件;听取审议35个报告,检查1个决定和6部法律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询问2次,开展专题调研6项,作出决议1项;决定批准或加入条约7项;审议通过39个任免案,依法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59人次。
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栗战书委员长向大会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 ????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胡祖才,秘书长赵辰昕介绍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3月8日(星期一)下午3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3月8日下午3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开始前(14:05-14:45)将举行“代表通道”采访活动,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
“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深刻阐释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原则、路径,提出了“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的重要要求。这对于新时代持续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代表委员们认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涵之一是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我国经济优势显著,有基础、有潜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放眼全球,爱国者治理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通例,是公职人员最基本的政治伦理。
7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迎来唐江澎、周玉梅、沈南鹏、斯泽夫、周勇、陈志列、许启金、吴德刚八位委员。他们就社会普遍关注的党史教育、科技创新、制造业发展等热点,回答记者提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这一目标设定与2019年保持一致,比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的目标多出200万人,进一步凸显就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先地位。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简称规划纲要草案)近日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规划纲要草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进行实化量化,对2035年远景目标作出科学规划,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吴谦接受媒体采访。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海关关长高融昆认为,高水平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大动力之一。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7日举行两会记者会。
民生改善,体现着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更连接着亿万人民的切身感受。“十三五”时期,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拿出更多实实在在的改革创新举措,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等领域发力见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不放弃一名患者,不放弃任何救治希望,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正是因为把“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价值标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国向前迈进的每一步才能最大范围地凝聚共识、最大程度地激发力量。
数说两会|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话题,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超1.3万亿斤,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但是,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牢固,决不能因连年丰收就忽视和放松粮食生产,要时刻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
一是政策回归常态化,年内经济运行目标包括增长、物价、就业等基本回归到疫情前水平。政策含义在于淡化经济增长“量”的目标,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有潜力 政策很给力 企业添活力——企业界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2021年的新开局,底气足、站位高、气势宏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很接地气、很有分量,提出的‘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2021年重点工作高屋建瓴、方向坚定、催人奋进。”“只要抓好落实,相信中国经济一定会持续展现强大潜能和光明前景。”……聆听完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们心潮澎湃。
11.3年,按照我国现在的教育体系,这大概相当于高中三年级上学期的水平,接近高中毕业。而教育部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7年。到2025年,我国预计将实现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再增加0.6年。
20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个专栏列出119项任务……5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超7万字、内容厚达142页的草案文本中,一系列重点任务、诸多标志性工程、翔实的指标数据,勾勒出中国发展蓝图。
今年两会与以往不同,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出现两个版本——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口头报告“精简版”;每位人大代表手中,还有一份更厚的“完整版”。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报告中,这些“热点字词被反复提及…
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式树立了思想指引。
"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发展环境、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今年的赤字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比去年有所降低,但与2019年相比,赤字总额3.57万亿元,增加0.81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3.65万亿元,增加1.5万亿元。
我国企业适应形势变化的能力很强,我国经济的韧性很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很强。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实力、有底气实现今年发展目标任务。
今年的全国两会如期在春光烂漫的三月召开,不仅宣示着中国疫情防控取得伟大胜利,也向全世界展示一个更加透明、更加自信、更加伟大的中国。
传递民情民意 畅谈发展信心——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扫描
粮食安全、“天问一号”、网络安全……委员们相继来到镜头前,坦诚回应关切、畅谈履职心声。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3月4日(星期四)21时40分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大会发言人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直播,敬请关注!
同心筑梦共襄复兴伟业,乘势而上开启崭新征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21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将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决策部署,聚焦“十四五”规划纲要制定和实施,扎实履职尽责、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汇聚起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智慧和力量。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于3月4日下午3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新起点、新征程,今年的全国两会至关重要、意义特殊。你对两会有哪些期待?什么问题会成为两会焦点?
在这一年里,政协组织创新履职方式,把专门协商机构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政协委员积极担当作为,协商民主呈现新格局、迸发新活力、展现新气象。
悠悠万事,民生优先。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全年货物进出口32.2万亿元,总量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双双创历史新高……2020年,我国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第一贸易大国地位继续巩固。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于3月3日(星期三)15时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3月1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21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
全国人大代表史浩飞是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一名从事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的科研人员。
乡村振兴也是一代接着一代干,所以说关心下一代工作就很重要。
2021年全国两会即将在北京召开,围绕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2月25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联合举办了“两会前经济形势和政策展望分析会”,八位学者对热点问题进行了前瞻和分析。
每年都将粮食话题作为提案重点的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程永波,今年也不例外,他早早将提案整理打包,期盼着2021年全国两会的召开。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韩北乡石圪垤村村民对杨林花代表很是熟悉,每次见面都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3日下午3点,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将正式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将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长三角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指出,要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长三角”连续三年被“点名”,可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中国经济建设中充当着极为关键的角色。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长三角一体化将如何“出圈”成为了两会期间来自沪苏浙皖代表委员讨论的热门话题。
日前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指出,“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组织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指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区域一体化合作、科技赋能、产业集群培育与制度创新等方面的综合发力,音乐产业也不例外。如何加强音乐行业的产学研区域一体化合作,促进相关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逐渐被业内视为激活音乐产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推动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深化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仍有不少困难亟待解决。”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周晓强认为,信息碎片化、政策性担保支持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制约着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
59岁的钟章队有不少头衔: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宽带移动信息通信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主任……每个头衔都象征着他在有关领域的建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从2013年起,他每年都会认真准备几份提案、建议,有关于交通的,也有关于教育的。今年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他带来了关于京津冀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高质量发展的提案。近日,钟委员接受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的专访,回顾了过去30年,也展望了未来30年。
我们将努力把试验区建设成为我国与东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稳边安边兴边模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赣州市章贡区,近年来将生物医药和数字经济作为重点产业打造,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提升,但问题是现在到企业一线当工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他们在找工作时更倾向于服务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电网公司总经理曹志安建议,要统筹利用全国资源、加强跨省区资源优化配置,支撑可再生能源加速规模化发展和高比例灵活消纳,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佛山抢抓机遇,“十三五”期间,佛山成为全国第17个、广东省第3个经济体量超万亿城市。迈入“十四五”,佛山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要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紧密结合,紧扣今后五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目标定位,牢牢把握“双区”驱动机遇,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继续发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学家林毅夫:乐观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从何而来
中国经济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有三大支撑因素。一是全社会相信科学,国家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积极稳妥推进复工复产,为全年经济实现正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快速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三是在各国的生产受到疫情冲击,全世界出口下滑的情况下,我国迅速复工复产,出口实现了4%的增长,对整体经济增长贡献了0.7个百分点,殊为不易。正是制度优势和积极有为因素的汇聚,让中国经济实现率先复苏和平稳运行。
“完善选举制度、坚持‘爱国者治港’,体现了中央对香港长远发展核心需求及港人利益的关怀和支持。”全国政协委员、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刚说。
安徽必须完善创新体系布局,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市场主体的统筹协同和融通创新,使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坚如磐石。
建议国家修订出台“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增加城市公园绿地科学合理利用条款,充分激发公园绿地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生活垃圾分类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日常小事”,一头连着生态环保的“国之大事”,应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依法有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改善环境质量,加快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
所谓“双保险”,是指针对天然橡胶产业的“保险+期货”和“价格收入保险”两项保险政策。
“农村养老问题较为突出,应建设以居家为基础、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倡导社会资本向农村养老机构倾斜。”
锦州将充分发挥临海的区位优势和锦州港的辐射带动作用,全力打造最便捷出海口。
聚焦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建立从前端研发到终端市场的产业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化工产业迈向产业基础高级化。
进一步推进我国干细胞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提高我国干细胞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助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未来贺州将主要做好推动17条“东融”政策落地见效,实施产业优先战略,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等工作。
高铁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十四五”期间,要继续深化复兴号高速列车自主创新,努力取得更大成绩。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必须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关键基础,特别是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以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邢台市市长董晓宇说。
推进“放管服”改革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长易炼红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长易炼红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江西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提出的“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目标定位,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以系统观念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建设“全国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省份”,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促进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访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主席崔玉英
“互联网+医疗”融合发展已成为医疗发展的新趋势。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主席崔玉英认为,进一步促进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既是全面深化医改、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的迫切需要,也是保障全体人民健康的现实要求。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代表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表示,绿色发展理念将推动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圆满超额完成。
目前,仍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制约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一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二是“能人支书”一将难求,各类专业人才缺乏。三是农村社会治理亟需加强。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作出应有的贡献,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为乡村振兴献力、献技、献智,为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作出新贡献,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理念一新天地宽,一旦思路开拓了,想问题、办事情的出路就多了,发展的机会也就多起来了。”池建美代表认为,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各地要因地制宜,企业则要因企制宜,结合自身实际做好发展工作。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是有机融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要素形成的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说。
我国乡镇卫生院为农村人口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服务总量大、服务半径大,目前全国有乡镇卫生院3.6万余所。同时,也存在着基层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在参加浙江代表团审议时说,赞成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在参加中共界委员讨论时说,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省长信长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综合施策,其中关键一环是实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中国2021年的新开局,底气足、站点高、起势宏大。”聆听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们心情激动澎湃。
“政府工作报告非常鼓舞人心!在2020年遭受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情况下,我们国家仍然实现了经济的正增长,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是非常好的发展成果。”刚刚参加完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海特集团董事长李飚如是说。
今年住房市场工作重点在哪?“居者有其屋”如何实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参加全国两会的部分房地产领域代表委员。
今年上会您准备了什么好话题?“真正的‘好肉’敢于面对‘白水煮’!咱们聊聊这个话题怎么样?”全国人大代表、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玉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看来,装备制造企业应冲锋在前,联动上下游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山南市琼结县拉玉乡党委副书记扎西江村认为,乡村产业发展需加强顶层设计,产业布局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面向市场,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柳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韦震玲表示:“针对农村地区法律服务资源匮乏、法律服务设施不足的情况,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为民便民利民的法律服务措施。”
“乡村振兴的第一步,首先要改善人居环境,让村民直观感受到它带来的好处,这样才能让大家对后面的工作有信心。”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中南村党委书记陈锦石说,经过多年努力,到去年底,中南村所有村民都住进了新居。
“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适度进口’是实现我国粮食总量平衡的一个重要手段。”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局长赖应辉表示,随着粮食进口数量不断增长,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进口来源渠道有限,粮食进口国际话语权较弱等。
73岁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已连续两个春节没能与家人安稳地过了。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应该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温州市文联副主席蒋胜男告诉记者,2020年,她在网络平台上征求到的许多民众的意见,都得到了回应。
过去一年,刘旗委员坚持把发展文化旅游、助推脱贫攻坚作为自身工作的重要出发点,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与重庆文旅改革发展。“去年以来,重庆实施了市级重大文旅项目72个,累计完成投资167亿元。”刘旗委员说,重庆依托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充分挖掘贫困地区文化潜力,推动了贫困地区文化产业、旅游业和农业生产、加工制造等领域融合发展,实现了基层群众脱贫增收。
从乡村振兴、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就业,到主动抗击疫情,助力复工复产,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通过小组专题调研、座谈会议、专题学习等方式,深入基层,收集社情民意,多渠道了解情况,多角度吸纳意见,积极建言献策,依法履行职责。
每年都将粮食话题作为提案重点的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程永波,今年也不例外,他早早将提案整理打包,期盼着2021年全国两会的召开。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韩北乡石圪垤村村民对杨林花代表很是熟悉,每次见面都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此提出一系列新举措。全国两会期间,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代表委员们畅所欲言,纷纷建言献策。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这既体现了中国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也为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制造业的产业布局调整步伐日益加快。如何利用制造业在产业基础、人力资源、市场规模等方面的优势,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从“文化+ ”这一角度,为传统制造业破局发展建言献策。
加快自动驾驶商用和智能交通普及,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让老百姓出行更绿色便捷,实现碳达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统一。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不少人“宅”在家里,“云逛街”“云购物”热情高涨,直播带货也越来越火热。与此同时,直播带货行业乱象逐渐显露,“翻车”事件频频发生,引发社会关注。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经济呈现稳定恢复态势,公众对今年宏观政策走向很关注。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拿出了“定心丸”:今年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
随着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强势突起,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向着绿色低碳转变。今年,能源高效利用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战略地位日益突显。
2020年是湖北历史上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其难忘的一年。湖北人民、武汉人民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中央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助力下,作为全国疫情最重、管控时间最长的省份,湖北全力答好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等“必答题”;在鄂全国人大代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为全力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三位来自不同行业的湖北代表团代表分别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的采访,回顾抗疫和疫后重振历程,并带来他们的建议。
3月8日下午2时许,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举行。
解民忧纾民困增进民生福祉——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民生承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更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胡卫表示,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推动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与教育公平取得巨大成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一些问题。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应创新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从“国家账本”感受政策力度和民生温度 ——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热议预算报告
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严峻的收支形势下,如何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减税降费如何继续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就“国家账本”中的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
“今年的计划报告突出了政策导向和年度导向,强调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数字化正在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抓手。站在新起点,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从多个方面对数字中国建设作出部署。面对数字化转型,如何有效开展数字治理和数字服务,实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有序融合,更好保障各方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的利益?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高屋建瓴,就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建言献策。
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提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中引发热议,大家纷纷围绕如何扩大内需、打通消费堵点等方面建言献策。
居民钱袋子更鼓,消费才更有底气。河南信阳信锐油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维政代表说,增加居民收入,一方面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不断提升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消费能力。
“今年的计划报告突出了政策导向和年度导向,强调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计划报告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10个方面需要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既与“十四五”规划目标紧密衔接,又体现了年度特点,有助于形成良好预期。
从“国家账本”感受政策力度和民生温度 ——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热议预算报告
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严峻的收支形势下,如何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减税降费如何继续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就“国家账本”中的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
高融昆委员认为,加快提高开放水平,要实现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升级,争取扩大开放的主动权、话语权。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以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为“试验田”,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重点在负面清单、跨境数据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加大压力测试,参与和引领全球经贸规则变革。
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推动预防关口前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评估、研判、决策机制,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和重大疫情救治机制。
屠光绍、姜洋在“关于加快推出人民币汇率期货,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建议”联名提案中认为,在新发展格局中,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加快确立并巩固其全球人民币资产管理与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提升中心功能,更好地促进国内国际金融资源有效配置。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发展牛羊产业,继续实施奶业振兴行动”的要求,这为我国乳制品行业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一是政策回归常态化,年内经济运行目标包括增长、物价、就业等基本回归到疫情前水平。政策含义在于淡化经济增长“量”的目标,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消费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保持CPI总体平稳,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重要标志。2020年全年,我国CPI同比上涨2.5%,明显低于3.5%左右的预期目标;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0.8%,处于温和上涨的合理区间。将今年的CPI涨幅预期目标设定为3%左右,比去年预期目标有所下调,既综合考虑了价格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也说明我国政府有信心把CPI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低碳化和电动化是全球能源与交通领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在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全面发展的“三纵”战略中,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对于其他两种技术路线具有零排放、效率高、运行平稳、耐低温、续航稳定等诸多优点。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如何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用户充电顾虑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住了就业,就稳住了人心。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式树立了思想指引。
更加注重增强内生动力——代表委员热议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耕地问题事关全国粮食生产安全,这根弦要时刻紧绷。保护耕地,不仅要保护好耕地数量,更要提升耕地质量,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能——代表委员热议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2021年要抓好的第一项重点任务,就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其中明确,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之年,中国经济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优势并未改变,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成为全球经济重要动力的优势更加强劲。今年的全国两会,承载了更多的意义和期待。
作为曾有多年乡镇学校任教经验的教师,我注意到,最近有关作业的话题很热。教育部在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强化学生作业管理,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经历了不寻常的2020年,今年两会将给年轻人带来什么?将释放哪些新的政策红利?
2021年全国两会即将在北京召开,围绕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2月25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联合举办了“两会前经济形势和政策展望分析会”,八位学者对热点问题进行了前瞻和分析。
每年都将粮食话题作为提案重点的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程永波,今年也不例外,他早早将提案整理打包,期盼着2021年全国两会的召开。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韩北乡石圪垤村村民对杨林花代表很是熟悉,每次见面都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思想伟力引领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三人谈
十三五”时期,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很多情况是改革开放以来没有碰到过的,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仍然胜利完成,从根本上就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引,并将其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表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不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精准、合理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货币供应规模和货币政策导向上。规模上,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不搞大水漫灌。同时,导向上,要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大寨作为农业战线上的老典型,能不能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上作出新贡献?我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寨人,对此很有信心。”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说起大寨村未来发展底气十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农业、农村、农民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如何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三月的北京,大地回春,鸟语花香,春天的声音依然清亮;街头巷尾,车水马龙,日常的生活忙忙碌碌。在迎接建党百年华诞的日子里,全国两会如期召开,让人不禁心生感慨,豪迈之情油然而生。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映着生机盎然的图景,全国两会重回早春三月。从南向北,春耕生产梯次展开;街头巷尾,商铺生意兴隆;城市道路,车流不息……逐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展现了一个更加开放、更有自信、更富活力的中国。
要以制定‘十四五’规划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特点的科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益春说。
是什么让今天的中国经济拥有“青山常在、生机盎然”景象?除了宏观政策利好、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纾困举措之外,更重要的力量来自众多市场主体自身的持续奋斗。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各类市场主体是经济运行的“溪流”和“湖泊”,狂风骤雨之所以不能掀翻大海,正是因为上亿户市场主体在应对冲击中展现出的坚强韧性、不懈奋斗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连日来,代表委员们表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举全国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写进2021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并提出“十四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在预期目标基础上明确提出硬约束指标,显示了坚持绿色发展的决心。
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提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中引发热议,大家纷纷围绕如何扩大内需、打通消费堵点等方面建言献策。
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如何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迎头赶上,甚至实现弯道超车?这是一道难度不小的考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明确方向、精准定位,就有可能找到一条“捷径”,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实际并能彰显当地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我们要紧抓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依靠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不断释放数字经济利国惠民的价值,以更好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1.3万亿斤,既是过去6年我国粮食产量所站上的台阶,也是“十四五”时期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的要求。
香港这一段时期出现的诸多问题,都与对“一国两制”理解和贯彻不全面不准确有关。正如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所言,香港和国际社会总有一些人有意把我们的“好曲子”唱跑调,甚至荒腔走板。
过去一年极不平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以及历史罕见的多维度冲击,我们仍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三大攻坚战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扩大内需战略稳步实施,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逐步提升;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不断迈进,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至60%以上;民生兜底让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1%……以一知万,以微知明。可见的变化、扎实的数据、切身的体会,是中国近年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的重要展现,充分说明我们正在向高质量发展快速推进。
“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深刻阐释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原则、路径,提出了“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的重要要求。这对于新时代持续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这一目标设定与2019年保持一致,比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的目标多出200万人,进一步凸显就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先地位。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代表委员们认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涵之一是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我国经济优势显著,有基础、有潜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上医治未病”,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保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再次证明,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守护人民健康,一个重要立足点就是要更精准更有效地防,推动预防关口前移,下好先手棋,把握主动权。要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评估、研判、决策机制,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快速检测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综合救治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
教育,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民族前途,一头连着每一个孩子的命运、每一个家庭的未来,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必须回答好的重大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系统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创新驱动依旧是热门话题,但大家的信心更大、底气更足了。代表委员们表示,唯有依靠科技创新破解受制于人的“卡脖子”困境,将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纵观全年,从一季度同比下降6.8%,到二季度由负转正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中国经济实现V形反弹,在极不平凡之年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历史关口,回望极不平凡的来路,在迎难而上的英勇壮举中,在豪情万丈的砥砺前行中,步步足音,回响的都是“人民”二字。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消费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保持CPI总体平稳,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重要标志。2020年全年,我国CPI同比上涨2.5%,明显低于3.5%左右的预期目标;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0.8%,处于温和上涨的合理区间。将今年的CPI涨幅预期目标设定为3%左右,比去年预期目标有所下调,既综合考虑了价格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也说明我国政府有信心把CPI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中国经济增速目标刚一公布,就吸引国际舆论关注。《华尔街日报》表示,6%是一个相对适度的目标,标志着在全球经济受新冠病毒影响而度过了暗淡的一年后,中国仍保持乐观态度。
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发展开始逐步迈入正常轨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GDP增长6%以上的预期目标。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向世人展示了一份扎实而精彩的“中国答卷”,不仅国人为之振奋,也给世界带来信心与力量。
三月春暖花开,全国两会如期而至。在“十四五”开局起步的春天,共襄凝心聚力的盛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嘉言、献良策,注定会吸引广泛的关注、承载更多的希冀。我们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回望过去的一年,面对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面对增量风险与存量难题叠加、面对前所未有的难题和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领航定向,驾驭“中国号”经济巨轮破浪前行。刚刚公布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用一组组详实亮眼的数字,描画了中国经济“V”形增长的精彩曲线,印证着这份中国答卷沉甸甸的分量。
山河无恙春意盛,东风万里物华新。沐浴在和煦的春风,心怀着春天的希望,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汇聚北京,共商国是。
全年货物进出口32.2万亿元,总量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双双创历史新高……2020年,我国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第一贸易大国地位继续巩固。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冲刺之年,也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挑战的应急科技攻坚之年。
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同比增长2.3%;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31.8%;三次产业全面发展,对外贸易逆势上涨,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20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每年都将粮食话题作为提案重点的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程永波,今年也不例外,他早早将提案整理打包,期盼着2021年全国两会的召开。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韩北乡石圪垤村村民对杨林花代表很是熟悉,每次见面都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表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不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精准、合理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货币供应规模和货币政策导向上。规模上,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不搞大水漫灌。同时,导向上,要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
思想伟力引领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三人谈
十三五”时期,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很多情况是改革开放以来没有碰到过的,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仍然胜利完成,从根本上就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引,并将其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注重解民忧、纾民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对此,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人们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社保、养老等问题,都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得到了回应,这些民生承诺温暖民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大寨作为农业战线上的老典型,能不能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上作出新贡献?我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寨人,对此很有信心。”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说起大寨村未来发展底气十足。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果说脱贫攻坚是一场攻城拔寨的歼灭战,那么乡村振兴就是久久为功的持久战。实现二者有效衔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重在抓住三个关键环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农业、农村、农民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如何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区域一体化合作、科技赋能、产业集群培育与制度创新等方面的综合发力,音乐产业也不例外。如何加强音乐行业的产学研区域一体化合作,促进相关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逐渐被业内视为激活音乐产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指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日前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指出,“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组织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这既体现了中国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也为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快自动驾驶商用和智能交通普及,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让老百姓出行更绿色便捷,实现碳达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统一。
【企业家眼中的“十四五”】全国政协委员周鸿祎:网络安全将成为未来智慧城市的基座
智慧城市是中国数字化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场景。未来五年,很多地方通过这种数字化的智慧城市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巨大的提升。但是城市数字化带来了一个最大的风险,就是整个城市的运转,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水电煤气,包括整个交通,老百姓的吃喝玩乐,衣食住行都架构在软件之上。而且智慧城市的基础是物流,是万物互联的这个技术,那么数字化的场景也带来最大的挑战。未来你会发现,城市安全最大的威胁是高级网络攻击。对我们城市来讲,网络安全应该是我们智慧城市的基座。
【企业家眼中的“十四五”】全国政协委员周桐宇:民营企业在创业热土上越干越有干劲
我眼中的“十四五”是国家更有实力,经济加速腾飞,创新结硕果,社会创新更加活跃,生态更加美丽,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社会难题不再难,人民心情更舒畅。我们做企业的,尤其是民营企业,会发现这是一片创业的热土,越干越有干劲。作为企业自身,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创新的力量,加强自发的力量,努力让民营企业都成了创新舞台上的主角。
【企业家眼中的“十四五”】全国政协委员王文银:“十四五”半导体领域将有所突破
“十四五”是我国一个非同寻常的时期。“十四五”期间我国要真正实现“换道超车”,就要在集成电路领域、半导体领域有所突破。我们知道,全世界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在这些产品当中,中国有221项是世界第一的,但是高端产品世界第一的非常少。“十四五”、“十五五”将是一个重要的突破期。相信,到2035年的目标一定能实现,我也坚定地相信,在未来15年,我国能够在这个重要的领域“换道超车”。
【企业家眼中的“十四五”】全国政协委员丁佐宏:做专、做精、做强,实现更大作为
“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指南针”和“路线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为民营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民营企业首先要吃透精神,把企业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大局中,实现更大作为。我认为,落实“十四五”规划,一是民营企业要承担起高质量发展的主体责任,坚守主业,做专、做精、做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别人不能替代。二是民营企业家要大力弘扬张謇精神,在办好企业的同时,多承担社会责任,多做善事、好事。要有先富带动后富,走向共同富裕的觉悟,要做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企业家眼中的“十四五”】全国政协委员王煜:民航业在“十四五”期间大有可为
尽管目前我们面对的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而且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离我们远去,但是看到整个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决心没有变,所以我们对“十四五”的信心也没有变。随着全球疫苗的普及,以及RCEP的签署,民航业无论是在国内大循环还是国内国际的双循环中都是大有可为。“十四五”期间,我们也将根据发展规划,不断地引进更多的新飞机,把航线也开辟更多,为我国的长三角一体化,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来作出我们的贡献。
【企业家眼中的“十四五”】全国政协委员江浩然:发扬企业家精神,努力攻克“卡脖子”技术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一个以科技创新发展为主旋律的时期。作为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的负责人,我一定会发扬企业家精神,不畏艰难险阻,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全领域,带领公司聚焦主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攻克“卡脖子”技术,积极拓展新的智能化应用场景,打好关键战役,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企业家眼中的“十四五”】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中国农业产业也会走到世界前列
经过改革开放这40年,中国的工业制造业已经在全球举足轻重,能够引领制造业的发展,成为世界的“引领者”之一。在工业互联网上,已经逐步开始盈利发展,在更高精尖的领域,我们还在不断进步。我相信,假以时日,中国的制造业一定会绝对领先于全球。同时我们的乡村产业、农业产业也会走到世界的前列,这不单单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口多,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要满足中国老百姓自己的饭碗和菜盘子,这还要我们在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的智能化方面上台阶,新的课题——乡村振兴战略正是赋予我们这样的新任务和新目标。
【企业家眼中的“十四五”】全国人大代表董明珠:坚定地走自主研发技术路线
在一个新的转折时期,一个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第二个是我们抗击疫情取得的成果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发展格局。作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我们每一个企业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担当,一定要坚定地走自主研发技术(路线),能够创造为人民提供美好生活的产品。“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对于制造业来讲,首先要改变自己,我们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来履行企业家的责任。目前,格力电器已经是一个全消费品电子产品的集团化公司,着重点在于自主研发、自主制造。我想要按照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思想,去践行我们自己的行动,让我们的产品能够更加满足几个资源(需求):第一,资源消耗,要降低资源消耗的需求。第二个,提高能效需求,满足消费者的产品舒适度的需求,在这上面我们会对标准进行全新定位。
【企业家眼中的“十四五”】全国政协常委南存辉:拥抱能源转型新时代
近十几年当中,我们推动降本降耗,推动低碳或者零碳的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很多探索。从能源生产,到能源应用落地,到能源消费,到能源消费服务的建设,到整体产业链优势(建设),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不断在优化升级。所以我们现在参与其中,也觉得很荣幸,这么一个伟大的时代遇上了,而且正好能源消费转型新的时代到来,所以我们觉得这个时候干起来很有劲。正泰集团制定了“十四五”发展规划战略路线,就是“一云两网”战略,方针就是12个字:高科技、轻资产、平台化、服务型。
【企业家眼中的“十四五”】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服务业在中国未来5年占比会更高
老百姓在消费方面,在美好生活的相关产品服务消费方面,其实花的钱是越来越多的,所以整个服务业在中国未来的下一个5年、10年,它的占比会更高,这是一个我们看好的领域。数字化就是说利用科技去赋能产业,让这里面所有的从业者都能够利用,比如说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这些技术能够让它发展得更好,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体验,让大家能够更便捷地选择好的服务。从这个角度讲,58也会在下面一个5年,在“十四五”期间,加大科技投入,深耕产业,让整个产业都能够更好地被数字化,被智能化。
【企业家眼中的“十四五”】全国人大代表郑月明:“十四五”时期新材料行业发展机遇巨大
“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四五”规划纲要,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发展实际,符合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材料行业作为“十四五”规划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十四五”时期,联泓新科将以“创新、专注、高质量”为关键词,执行新一轮的发展战略。我们将坚持创新驱动,发挥新材料平台型企业优势,打造在新材料若干细分领域领先的产业集群。
【企业家眼中的“十四五”】全国人大代表杨元庆:加速推动“新IT”赋能实体经济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中国经济稳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加快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未来我们应当大力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驱动的智慧经济,促进消费增长,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在“十四五”期间,联想将加速推动“新IT”赋能实体经济,将自身发展融入到国家大战略之中去,修炼内功,为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企业家眼中的“十四五”】全国人大代表罗鹏:通过数字化转型使实体经济实现高速发展
我心中的“十四五”是一个高质量发展的五年,是一个通过数字化转型使传统产业和实体经济实现高速发展的五年。我希望在“十四五”期间能够推动中国农产品流通实现数字化,推动中国城市治理数字化,同时我也期待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当中的数字基础认知快速发展。我们企业在“十四五”期间的关键词是数字化深度融合。我期待有更多的企业可以认识到数字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名词,而是你最难能可贵的资产。我也期待在“十四五”期间,有更多的产业者意识到数据资产放在自己的家里是没有价值的,只有把数据资产基于确权的分享,基于确权的汇聚联通之后,才会产生非常多我们想象不到的应用,才会在产生商业价值与产业价值的同时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
【企业家眼中的“十四五”】全国人大代表张传卫: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乡村能源体系
“十四五”是我国进入新征程,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一个新的开局、新的起步。作为经济界和实体经济界的全国人大代表,我们重点还是在“十四五”重大产业方面。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关系到脱贫攻坚之后中国农村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有一个重要的想法,就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重点突出以新能源构建新的乡村新能源体系来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长三角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指出,要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长三角”连续三年被“点名”,可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中国经济建设中充当着极为关键的角色。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长三角一体化将如何“出圈”成为了两会期间来自沪苏浙皖代表委员讨论的热门话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健全城乡流通体系,加快电商、快递进农村,扩大县乡消费”。作为串联电商各环节的物流运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性服务业。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制造业的产业布局调整步伐日益加快。如何利用制造业在产业基础、人力资源、市场规模等方面的优势,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从“文化+ ”这一角度,为传统制造业破局发展建言献策。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此提出一系列新举措。全国两会期间,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代表委员们畅所欲言,纷纷建言献策。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不少人“宅”在家里,“云逛街”“云购物”热情高涨,直播带货也越来越火热。与此同时,直播带货行业乱象逐渐显露,“翻车”事件频频发生,引发社会关注。
59岁的钟章队有不少头衔: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宽带移动信息通信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主任……每个头衔都象征着他在有关领域的建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从2013年起,他每年都会认真准备几份提案、建议,有关于交通的,也有关于教育的。今年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他带来了关于京津冀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高质量发展的提案。近日,钟委员接受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的专访,回顾了过去30年,也展望了未来30年。
代表委员谈民营经济:从环境、资源多角度出发 让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以其原本不足40%的社会资源比重,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了50%以上的力量,开展了60%以上的资产投资以及直接投资,组建了70%以上的高新技术型企业,解决了我国80%以上的就业问题,增加了90%以上的就业岗位。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经济呈现稳定恢复态势,公众对今年宏观政策走向很关注。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拿出了“定心丸”:今年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
三月的北京,大地回春,鸟语花香,春天的声音依然清亮;街头巷尾,车水马龙,日常的生活忙忙碌碌。在迎接建党百年华诞的日子里,全国两会如期召开,让人不禁心生感慨,豪迈之情油然而生。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映着生机盎然的图景,全国两会重回早春三月。从南向北,春耕生产梯次展开;街头巷尾,商铺生意兴隆;城市道路,车流不息……逐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展现了一个更加开放、更有自信、更富活力的中国。
要以制定‘十四五’规划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特点的科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益春说。
是什么让今天的中国经济拥有“青山常在、生机盎然”景象?除了宏观政策利好、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纾困举措之外,更重要的力量来自众多市场主体自身的持续奋斗。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各类市场主体是经济运行的“溪流”和“湖泊”,狂风骤雨之所以不能掀翻大海,正是因为上亿户市场主体在应对冲击中展现出的坚强韧性、不懈奋斗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我们将努力把试验区建设成为我国与东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稳边安边兴边模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赣州市章贡区,近年来将生物医药和数字经济作为重点产业打造,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提升,但问题是现在到企业一线当工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他们在找工作时更倾向于服务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电网公司总经理曹志安建议,要统筹利用全国资源、加强跨省区资源优化配置,支撑可再生能源加速规模化发展和高比例灵活消纳,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随着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强势突起,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向着绿色低碳转变。今年,能源高效利用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战略地位日益突显。
连日来,代表委员们表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举全国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写进2021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并提出“十四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在预期目标基础上明确提出硬约束指标,显示了坚持绿色发展的决心。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佛山抢抓机遇,“十三五”期间,佛山成为全国第17个、广东省第3个经济体量超万亿城市。迈入“十四五”,佛山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要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紧密结合,紧扣今后五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目标定位,牢牢把握“双区”驱动机遇,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继续发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牛年开年,河南春晚的《唐宫夜宴》和元宵晚会的《元宵奇妙夜》相继出圈,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刷屏”,这一“现象级”节目也使河南博物院成功“出圈”。几天之后,唐宫夜宴版仕女乐队系列的盲盒就开始在河南博物院官方淘宝店开启预售模式,短时间内,预售已逾千盒。
2020年是湖北历史上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其难忘的一年。湖北人民、武汉人民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中央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助力下,作为全国疫情最重、管控时间最长的省份,湖北全力答好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等“必答题”;在鄂全国人大代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为全力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三位来自不同行业的湖北代表团代表分别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的采访,回顾抗疫和疫后重振历程,并带来他们的建议。
我们要紧抓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依靠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不断释放数字经济利国惠民的价值,以更好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如何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迎头赶上,甚至实现弯道超车?这是一道难度不小的考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明确方向、精准定位,就有可能找到一条“捷径”,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实际并能彰显当地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完善选举制度、坚持‘爱国者治港’,体现了中央对香港长远发展核心需求及港人利益的关怀和支持。”全国政协委员、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刚说。
香港这一段时期出现的诸多问题,都与对“一国两制”理解和贯彻不全面不准确有关。正如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所言,香港和国际社会总有一些人有意把我们的“好曲子”唱跑调,甚至荒腔走板。
解民忧纾民困增进民生福祉——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民生承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更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胡卫表示,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推动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与教育公平取得巨大成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一些问题。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应创新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提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中引发热议,大家纷纷围绕如何扩大内需、打通消费堵点等方面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学家林毅夫:乐观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从何而来
中国经济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有三大支撑因素。一是全社会相信科学,国家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积极稳妥推进复工复产,为全年经济实现正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快速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三是在各国的生产受到疫情冲击,全世界出口下滑的情况下,我国迅速复工复产,出口实现了4%的增长,对整体经济增长贡献了0.7个百分点,殊为不易。正是制度优势和积极有为因素的汇聚,让中国经济实现率先复苏和平稳运行。
“农村养老问题较为突出,应建设以居家为基础、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倡导社会资本向农村养老机构倾斜。”谈起正在建设的留守孤寡老人服务站,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泗水县苗馆镇隈泉村卫生室村医刘庆民充满期待。
“前些年,天然橡胶价格一路走低,严重挫伤胶农积极性。”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副镇长、田表村党支部书记羊风极在今年的提案中记录了前些年该地区种植天然橡胶面临的困难。不过,伴随着“双保险”的实施,羊风极委员的“胶”虑逐渐解开了。
“今年的计划报告突出了政策导向和年度导向,强调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计划报告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10个方面需要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既与“十四五”规划目标紧密衔接,又体现了年度特点,有助于形成良好预期。
从“国家账本”感受政策力度和民生温度 ——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热议预算报告
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严峻的收支形势下,如何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减税降费如何继续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就“国家账本”中的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
当前,数字化正在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抓手。站在新起点,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从多个方面对数字中国建设作出部署。面对数字化转型,如何有效开展数字治理和数字服务,实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有序融合,更好保障各方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的利益?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高屋建瓴,就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建言献策。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智能交通及自动驾驶作为实现路网运行低碳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将迎来新的机遇。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也提到,“发展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的出行服务。推广公路智能管理、交通信号联动、公交优先通行控制。”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基础支撑在“三农”,迫切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进一步部署。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时间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烈讨论的热点之一。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表示,在当前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只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持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将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统一起来,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时刻焕发出勃勃生机。
“山西建成‘三交一直’特高压外送通道,外送能力翻了一番。去年外送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输送燃煤4200万吨,有力支持了全国经济发展。”刘宏新代表说,“十三五”时期山西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清洁能源装机较“十二五”时期增长2.4倍,达到3569万千瓦,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2100万吨。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代表委员热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简称规划纲要草案)近日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规划纲要草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进行实化量化,对2035年远景目标作出科学规划,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代表委员热议“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海关关长高融昆认为,高水平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大动力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必须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关键基础,特别是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以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邢台市市长董晓宇说。
推进“放管服”改革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长易炼红
易炼红代表指出,营商环境的好坏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十三五”期间,江西把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取得了积极成效。
促进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访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主席崔玉英
“互联网+医疗”融合发展已成为医疗发展的新趋势。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主席崔玉英认为,进一步促进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既是全面深化医改、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的迫切需要,也是保障全体人民健康的现实要求。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代表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表示,绿色发展理念将推动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需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圆满超额完成。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在“十四五”时期,该如何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如何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又该如何开篇?围绕这些问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
首先,要全面落实中共中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精神,坚持用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取代传统的计划和行政配置,尽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其次,要取消对特大超大城市发展空间的不合理限制;再次,要赋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与城市国有土地产权同等的权能;最后,取消全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年度指标,允许增减挂钩指标在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进行交易,建立全国性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增减挂钩指标交易市场。
屠光绍、姜洋在“关于加快推出人民币汇率期货,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建议”联名提案中认为,在新发展格局中,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加快确立并巩固其全球人民币资产管理与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提升中心功能,更好地促进国内国际金融资源有效配置。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发展牛羊产业,继续实施奶业振兴行动”的要求,这为我国乳制品行业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数说两会|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话题,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超1.3万亿斤,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但是,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牢固,决不能因连年丰收就忽视和放松粮食生产,要时刻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
目前,仍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制约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一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二是“能人支书”一将难求,各类专业人才缺乏。三是农村社会治理亟需加强。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作出应有的贡献,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为乡村振兴献力、献技、献智,为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作出新贡献,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理念一新天地宽,一旦思路开拓了,想问题、办事情的出路就多了,发展的机会也就多起来了。”池建美代表认为,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各地要因地制宜,企业则要因企制宜,结合自身实际做好发展工作。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必须回答好的重大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系统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
一是政策回归常态化,年内经济运行目标包括增长、物价、就业等基本回归到疫情前水平。政策含义在于淡化经济增长“量”的目标,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是有机融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要素形成的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说。
我国乡镇卫生院为农村人口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服务总量大、服务半径大,目前全国有乡镇卫生院3.6万余所。同时,也存在着基层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聆听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们心情激动澎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这一特殊历史节点,更加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举世瞩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十位企业家代表委员,一起听听他们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感受和心声。
提到贵州,“大数据”俨然成为了贵州最重要的名片之一,一个地处西部,科技发展相对薄弱的省份,通过大数据实现“后发赶超”,着实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随着贵州数字产业的不断推进、成效的不断显现,数字经济建设“风生水起”,增速已连续五年排名全国第一,多家互联网领军企业扎根贵州,一大批超大型数据中心相继落户……贵州用一项项的成就向世人证明了何为“逆袭”。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正谱此前指出,进入新阶段,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十分必要。在新时期中,巩固脱贫成果如何从“帮”到“兴”?民营企业该如何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对此,来自民营企业的代表委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这一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弥足珍贵。
今年住房市场工作重点在哪?“居者有其屋”如何实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参加全国两会的部分房地产领域代表委员。
聆听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们心情激动澎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
“政府工作报告非常鼓舞人心!在2020年遭受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情况下,我们国家仍然实现了经济的正增长,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是非常好的发展成果。”刚刚参加完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海特集团董事长李飚如是说。
全国人大代表刘锦秀:“牧羊女”亲历脱贫路 从大别山走进大会堂
出生于1979年的刘锦秀属羊,在她的老家大别山过去一直有很多人家养羊,过去十几年里,她把新的山羊养殖技术和观念带回大别山,一路护着大别山黑山羊从山里走到农博会、外交部推介会、全国两会以及无数人的餐桌上。
三月春暖花开,全国两会如期而至。在“十四五”开局起步的春天,共襄凝心聚力的盛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嘉言、献良策,注定会吸引广泛的关注、承载更多的希冀。我们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回望过去的一年,面对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面对增量风险与存量难题叠加、面对前所未有的难题和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领航定向,驾驭“中国号”经济巨轮破浪前行。刚刚公布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用一组组详实亮眼的数字,描画了中国经济“V”形增长的精彩曲线,印证着这份中国答卷沉甸甸的分量。
山河无恙春意盛,东风万里物华新。沐浴在和煦的春风,心怀着春天的希望,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汇聚北京,共商国是。
“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适度进口’是实现我国粮食总量平衡的一个重要手段。”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局长赖应辉表示,随着粮食进口数量不断增长,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进口来源渠道有限,粮食进口国际话语权较弱等。
“乡村振兴的第一步,首先要改善人居环境,让村民直观感受到它带来的好处,这样才能让大家对后面的工作有信心。”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中南村党委书记陈锦石说,经过多年努力,到去年底,中南村所有村民都住进了新居。
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柳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韦震玲表示:“针对农村地区法律服务资源匮乏、法律服务设施不足的情况,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为民便民利民的法律服务措施。”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山南市琼结县拉玉乡党委副书记扎西江村认为,乡村产业发展需加强顶层设计,产业布局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面向市场,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赢得历史主动 创造新的辉煌——写在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
定义发展的历史方位、确立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明晰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历史使命重任在肩。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日在北京举行。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发布会采用网络视频形式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介绍了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一个个辉煌成就交相辉映,镌刻出今日之中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历史经纬。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把舵定向的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彰显、有效发挥的成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成果!
算力的提升将加速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筑起中国数字经济的新底座。他建议,加强国家层面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悠悠万事,民生优先。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成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对我的认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重托。履职尽责就是为人民服务,为发展建言献策。”5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公交集团第三客运有限公司8路车队驾驶员王艳几乎每年都提议案、做发言。取消京津冀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简化遗体捐献流程等议案,涉及民生需求。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药材种植赋能乡村振兴
“能够为国家的脱贫攻坚事业贡献力量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刚刚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告诉记者,自己多年来一直关注乡村振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将如何实现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最新建议带到大会上。
全年货物进出口32.2万亿元,总量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双双创历史新高……2020年,我国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第一贸易大国地位继续巩固。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应该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温州市文联副主席蒋胜男告诉记者,2020年,她在网络平台上征求到的许多民众的意见,都得到了回应。
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同比增长2.3%;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31.8%;三次产业全面发展,对外贸易逆势上涨,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20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每年都将粮食话题作为提案重点的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程永波,今年也不例外,他早早将提案整理打包,期盼着2021年全国两会的召开。
全年货物进出口32.2万亿元,总量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双双创历史新高……2020年,我国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第一贸易大国地位继续巩固。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冲刺之年,也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挑战的应急科技攻坚之年。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韩北乡石圪垤村村民对杨林花代表很是熟悉,每次见面都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冲刺之年,也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挑战的应急科技攻坚之年。
从乡村振兴、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就业,到主动抗击疫情,助力复工复产,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通过小组专题调研、座谈会议、专题学习等方式,深入基层,收集社情民意,多渠道了解情况,多角度吸纳意见,积极建言献策,依法履行职责。
过去一年,刘旗委员坚持把发展文化旅游、助推脱贫攻坚作为自身工作的重要出发点,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与重庆文旅改革发展。“去年以来,重庆实施了市级重大文旅项目72个,累计完成投资167亿元。”刘旗委员说,重庆依托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充分挖掘贫困地区文化潜力,推动了贫困地区文化产业、旅游业和农业生产、加工制造等领域融合发展,实现了基层群众脱贫增收。
2021年全国两会即将在北京召开,围绕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2月25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联合举办了“两会前经济形势和政策展望分析会”,八位学者对热点问题进行了前瞻和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同比增长2.3%;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31.8%;三次产业全面发展,对外贸易逆势上涨,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20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每年都将粮食话题作为提案重点的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程永波,今年也不例外,他早早将提案整理打包,期盼着2021年全国两会的召开。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韩北乡石圪垤村村民对杨林花代表很是熟悉,每次见面都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这些两会常用词你用对了吗?
关于全国两会,你知道多少?人大代表怎么产生?什么人可以成为政协委员?2021全国两会有哪些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