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谈丨对话程国强:全球粮食安全不只受供需影响

2025-02-27 16:5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在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粮食安全再度占据重要篇幅,明确了稳产保供的着力点,一揽子政策支持定向发力。本期“深谈:对话经济学家”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围绕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解读。 

  主持人:经济日报记者谢慧。(本期内容详见深谈丨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对话程国强

  

  主持人: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2025年全球展望》,呼吁筹集资金满足粮食需求。目前全球粮食供需呈现怎样的格局?还存在粮食危机吗?
  程国强:根据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报告,2024年全球粮食安全形势相较于2023年更加严峻,面临饥饿的人口增加了10%。按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最近几年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食物不足水平回到约15年前,相当于2008年至2009年间水平。全球大概每11个人中就有1个人食不果腹,特别是在非洲,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面临吃饭难问题。
  目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相对来讲呈恶化趋势,但这并不是粮食供需带来的。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近几年全球粮食生产实际呈增产趋势,2024年比2023年略有增加。从消费来看,产大于需,粮食库存消费比为30%,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的安全水平,说明粮食安全没有问题。但为什么全球仍然有7亿多人面临粮食安全威胁?这是因为全球粮食在分布上不均衡,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农业生产能力存在一些短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足。虽然世界粮食供需总体平衡,但发展中国家面临非常大的挑战。比如,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小麦产能约3.8亿吨,但需求是5亿多吨,这就意味着,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从发达国家进口小麦来弥补国内供需缺口。
  主持人:我国几次重要会议都提到了粮食价格。在您看来,2024年国际粮食市场大幅波动是受什么因素影响?
  程国强:2024年全球粮食增产,产销总体平衡。根据价格变化的机理,价格主要受供需影响,如果生产大于需求,那就意味着整个粮价处于相对平稳状态。但实际上近20年来,全球范围内已经出现三次粮价大幅波动,分别是2008年、2012年和2022年。粮价主要受供需影响,但并不是由供需决定的。全球粮价自2022年达到顶峰后,一直处于下降通道,由于地缘政治冲突、全球经济不景气,国际粮食市场出现波动。
  这反映了在全球粮食安全格局中,决定粮食安全形势的,除了供需基本面等传统因素,还有很多非传统因素,包括地缘政治冲突、气候变化、宏观经济形势等,特别是部分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能力不足,需要通过进口弥补缺口,全球粮食生产和贸易高度集中在少数国家,这些国家政策的变化会影响粮食价格,使全球粮食安全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