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谈丨对话程国强:“纵横结合”构建利益补偿机制

2025-02-27 15: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在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粮食安全再度占据重要篇幅,明确了稳产保供的着力点,一揽子政策支持定向发力。本期“深谈:对话经济学家”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围绕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解读。  

  主持人:经济日报记者谢慧。(本期内容详见深谈丨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对话程国强   

  主持人:我国粮食生产布局是如何确定的?
  程国强:基于我国农业资源条件,粮食生产形成了几大区域。一个是粮食主产区,全国共有13个主产区,过去粮食生产相对比较均衡,现在近80%的粮食在主产区生产。一个是产销平衡区,粮食既不调出也不调进,产量和销量相对平衡。还有一个是粮食主销区,粮食产量和需求存在缺口。从目前粮食生产布局来看,逐步向粮食主产区集中,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如果不能实现粮食均衡生产,意味着粮食主产区的压力和负担会越来越重,过去所说的“高产穷县”“粮食大县、经济弱县”的趋势会越来越显著,进而影响地方经济发展。
  产销平衡区、主销区的产能逐步下降,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所以,要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在支持主产区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也要求产销平衡区、主销区抓好粮食安全、粮食生产。
  主持人:粮食主产区提供了全国超70%的粮食,但经济发展普遍落后于主销区,主要原因是什么?
  程国强:总的来讲,主产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产生了一些溢出效应。一方面,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粮食主产区作为提供农产品的主体功能区,属于限制开发区域,严格限制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和城镇化建设,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这在客观上限制了城镇化扩张。另一方面,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付出了较多发展经济的机会成本。而且,由于对粮食产量有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需要进行相应的资金配套,主产区要动用财力来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其他发展机会就少一些。而非主产区可以有更多机会发展二三产业,经济发达,财政富裕,主产区与其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主持人: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调动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积极性?
  程国强:中央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对产粮大县实行以财政转移支付为主的纵向补偿机制,对保护和提高主产区重农抓粮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仅靠纵向补偿不能满足需求,还要调动非主产区的积极性,因此提出建立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也就是主销区对主产区进行必要的利益补偿。
  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也就是说,除了纵向利益补偿机制,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也要尽快建立。在这个过程中,应把握几个重点:怎样确定补贴额度,主销区究竟要拿多少钱来补偿主产区;采取怎样的方式补偿;主产区有多大规模的资金需求要通过横向补偿,补偿的标准是多少;等等。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做好顶层设计,特别是要在实际操作中把这些关键问题解决好。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