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 爽
走进会议大厅,咨询台接待来访的是机器人,咖啡桌前制作咖啡的是机器人,一旁提笔挥毫的、做伏地挺身的也是机器人……大厅里来来往往的人早已见怪不怪,自然地和人形机器人错身而过。
这是刚刚落幕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的场景,人机共存的一幕从科幻来到现实。
人形机器人又称类人机器人、仿生机器人,通常拥有头部、躯干、双臂双腿等类似于人类外形的特征,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和感知能力。今年来,从登上春晚扭腰歌开始,人形机器人赚足眼球。
3月召开的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移动、华为、乐聚机器人联合发布全球首款搭载5G-A技术的人形机器人“夸父”。其重量约45公斤,身高约1.6米,步速最高达每小时5公里,续航能力达到24小时,可通过开源鸿蒙操作系统实现多场景智联应用。更厉害的是,它搭载了全球首个5G-A系统,有最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傍身”。
乐聚机器人相关人员介绍,5G-A通过更宽的带宽、极低的延迟以及更智能化的网络架构,为人形机器人的多场景应用提供稳固的技术基石。
基于5G-A,人形机器人可实现大场景下高精度定位,且无需额外设备,可增强多机协作可靠性,拓展工业场景适用范围。此外,5G-A技术可突破室内Wi-Fi局限,支持用户实时远程操控人形机器人,满足复杂任务的执行需求。
5G-A技术不仅有助于减轻机器人的本体硬件负担,降低单机硬件成本,还能提升运算速度和推理性能。同时,5G-A网络的高带宽能力支持大规模数据采集,为人形机器人的深度学习模型提供训练数据,缩短开发周期,适配多行业多样需求。
早在去年6月,“夸父”人形机器人已亮相2024年华为开发者大会,搭载华为云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以炒菜、扫地等生活中常见的家务为典型案例,联动智能家居设备协同执行任务。以自动炒菜任务为例,在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具身Agent(智能体)框架下,机器人可以自主完成从场景理解、自然语言指令识别、任务规划的具身规划,到双臂协同、自主执行、可泛化操作的具身执行的全流程任务。
在一项普通工厂的实测中,10台“夸父”机器人能够完成相当于50名熟练工人的工作量,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显著降低人力成本。
据国际机器人协会预测,2021年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71%。中国电子学会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8700亿元。
无论是未来的制造业、物流业,还是智能家居,5G-A人形机器人“夸父”或将成为不可或缺的伙伴。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