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邵志媛
网络消费已成为当下消费的主流,并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2024年我国网上零售额15.5万亿元,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2025年全国网上年货节”期间,全国日均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2%,实现网络消费“开门红”……高涨的网络消费热情,彰显着消费信心的持续回暖,也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新活力。
网络消费活力迸发
“我现在经常在网上购物,为全家人购置日用品。”今年60岁的杨萍家住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她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家里囤的许多年货来自于网购。
2025“全晋乐购”网上年货节直播间内,快手带货主播付天巨善站在镜头前,活力满满地向屏幕另一端的观众展示着各类特色农产品。“家人们,这款来自晋城的蜂蜜口感醇厚,营养丰富,是馈赠亲友的佳品。”随着货品的上架,屏幕上的下单提示音此起彼伏。
春节期间,甘肃陇南电商同城配送平台礼县端热闹非凡,页面上琳琅满目的年货商品令人应接不暇。其中,礼县苹果、花椒、土蜂蜜、中药材、文创产品、非遗产品等销售火爆。
热力十足的消费热情,推动各地网上年货节期间交出亮眼“成绩单”。据了解,今年网上年货节期间,甘肃省共举办各类网络促销活动137场次,据第三方监测数据,实现网络零售额32.7亿元,日均销售额1.09亿元,较去年年货节期间日均销售额同比增长6.86%。
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持续组织开展第三届广西新丝路跨年电商节暨2025年网上年货节系列活动,联合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及各大电商平台开展百场跨境直播等主题活动。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期间广西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18%,其中实物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6.83%;开展直播带货场次6.5万场,同比增长7.3%。
广州市商务局组织开展“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广州专场”期间,广州市网上零售总额达95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8%。
各地网上年货节期间的突出表现,是我国网络零售业蓬勃发展、网络消费潜力不断释放的印证。
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看来,各地在发展网络零售业、促进网络消费潜能方面具备多方面优势。首先,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网络零售和网络消费的发展,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予以支持。其次,地方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特色产品,可以通过网络零售平台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此外,地方在物流、支付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断完善,为网络零售和网络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地方还注重培养电商人才和营造良好的电商生态环境,为网络零售和网络消费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持续发力扩容提质
2025年网上年货节是网络消费市场活力的一次集中释放,也为全年消费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接下来,随着消费者对线上购物便捷性、丰富性认知的加深,以及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网络消费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特别是健康有机商品、非遗主题商品等将成为消费新热点,进一步推动网络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同时,消费者对品质和体验需求的日益提升,将推动网络消费向高端化、个性化、健康化方向发展。
如何进一步推动网络消费扩容提质?袁帅建议,一方面,政府应继续出台更多支持政策,如促进设备更新和消费升级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安排、支持新型网络零售模式发展的政策等,为网络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各地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和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网络消费环境。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以高质量供给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地方应注重发挥地域特色、产业优势等自身优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网络零售品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同时,还应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提高网络零售的便利性和吸引力。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