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玫瑰”怎么了

2025-10-13 10:01 来源:农民日报

这个产季,昔日“葡萄中的爱马仕”,沦为路边摊上“10元3斤”的寻常水果。

阳光玫瑰,这一从日本引进的高端品种,曾经一穗卖到三百元,是不少消费者眼中的“奢侈品”。然而,引进后的短短几年,阳光玫瑰价格一再下跌,今年更是彻底触底。

在批发市场,阳光玫瑰的主流零售价已低于5元/斤,部分甚至低至2.9元/斤。大型商超和中高端水果店的价格稍高,维持在每斤7~10元,但与过去相比已相差甚远。

阳光玫瑰跌落神坛,暴露出我国果业在新品种引进、推广、扩种过程中面临的隐忧。在市场这双“无形之手”下,该如何寻找并守护下一个“明星品种”?

价格跳水

晚上十一点,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依然灯火通明。葡萄批发商段红梅正忙着销售当天最后一车阳光玫瑰。“这几天价格略有回调,市场批发价在3.5~4元/斤,品质好一些的能卖到6元/斤,而前几天才2.5元/斤。”她介绍。

回顾近几年行情,段红梅用“一路下行”来概括。“2022年还能卖到10~11元/斤,2023年跌到7~8元/斤,去年只有4元/斤,今年更是直接触底。”她补充道,价格最高时,一箱5斤精品装的阳光玫瑰能卖到400~800元。“那时候只有云南、浙江、山东有少量种植,各地经销商都抢着要货,北京市场到货量非常有限。”

随着价格大幅下降,阳光玫瑰已卸下“奢侈品”的外衣。“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葡萄品种,价格几乎都高于阳光玫瑰。”段红梅介绍,尽管身价不再,但由于价格低、口感好,阳光玫瑰的走货量仍是最好的。

不仅在零售端,种植端感受更加明显。“今年阳光玫瑰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地头收购价在1.5~3元/斤之间。”湖南澧县优质葡萄办公室主任戴述雄介绍,阳光玫瑰价格最贵的时候能卖到20元/斤以上,2023年开始价格每年都在往下降,去年跌破了两位数,今年完全跌到成本价。

对于消费者来说,原本物以稀为贵的水果,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无疑是件好事。

“阳光玫瑰价格的回落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一斤数百元的价格远高于其产品本身价值,更多是稀缺性溢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团队水果品种首席分析师赵俊晔表示,像阳光玫瑰、蓝莓这类特色鲜明的小众果品,一旦规模产能足够大,甚至成为一个大宗品类,价格回落是市场规律的体现。

然而,与价格一同“跳水”的,还有阳光玫瑰在消费者心中的口碑。

曾经,阳光玫瑰因兼具葡萄、玫瑰和麝香的味道,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现在虽然价格降下来了,但明显不如以前好吃了。那时候的阳光玫瑰有浓郁的果香,现在很多吃起来非常寡淡。”不少消费者颇有微词。

行业阵痛

阳光玫瑰是日本于1988年培育的杂交品种,2006年时引入中国,此后的十年间,由于栽培技术不成熟、市场认知有限,阳光玫瑰始终“默默无闻”。

王雪花是较早种植阳光玫瑰的一批人。她回忆道:“阳光玫瑰还没火起来的时候,黑提每斤卖20元,阳光玫瑰只有10元。”2011年,王雪花前往云南建水考察,次年便开始种植夏黑、阳光玫瑰等品种,但是由于市场接受度不高,阳光玫瑰根本卖不上价,只能砍掉。

转折发生在2016年前后,这是阳光玫瑰被合力捧上“神坛”的一年,也是阳光玫瑰疯狂扩种的起点。

“从种植角度讲,阳光玫瑰的管理难度并不大。”王雪花告诉记者,从建园到丰产期间隔很短,只要第一年幼苗管理得当,第二年就会有不错的产量,导致阳光玫瑰产量能够迅速攀升。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数据显示,2015年前后,全国阳光玫瑰总种植面积尚不足15万亩。短短十年间,其面积已超150万亩,产量和种植面积均增长了十倍以上。种植区域也从云南、浙江等少数省份,迅速扩展至全国多地。

彼时,业界曾流传着阳光玫瑰“五亩换大奔”的暴利神话。前期入场的部分种植户,一亩阳光玫瑰除去人工、肥料等成本,收入能近10万元。

巨大的利润驱使下,工商资本、种植大户纷纷入局一掷千金。以湖南澧县为例,自2020年开始规模化发展阳光玫瑰,短短3年间,面积从3万多亩扩张至6万余亩。

如果说供应激增是价格下跌的直接原因,那么品质参差不齐和口碑下滑,则成为压垮阳光玫瑰的“最后一根稻草”。

阳光玫瑰属于技术密集型品种,种植标准极为严苛。从穗尖长度、单穗粒数,到何时疏穗、水肥,都需精准把控。然而,不少种植户为追求产量、赚快钱,将单穗重量从一斤多提高到两三斤,亩产也从3000斤左右拉高到5000斤,有的甚至突破8000斤。

“有的种植户片面追求高产、大粒,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也有的为抢占早期市场,存在‘采青’行为,果实成熟度不够就采摘。”赵俊晔表示,这导致部分阳光玫瑰甜度不达标,风味寡淡,果粒过大出现空心,丧失了脆甜的口感,严重损害了品种的整体形象与消费者口碑。

随着价格持续走低,种植效益大幅缩水。“普通小规模散户尚可勉强维持,而种植面积在30亩以上的规模户,因需承担地租、人工等刚性成本,盈亏平衡线至少在2元/斤,多数面临亏损。”戴述雄说。

何去何从

面对困境,产业正在寻求突破。

今年初,澧县便出台“葡萄品质提升十条”,明确亩单产上限5000斤、果实糖度达到17度以上,严格执行水肥与病虫害防治标准等。“我们预判到今年价格会走低,必须推动品质升级。”戴述雄表示。当地还提前举办葡萄节,邀请采购商前来考察,促进产销对接。

加工与出口也为销售开辟新路。“我们今年新引进一条果脯生产线,有效消化部分库存。此外,还加强了外销,累计向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出口近6000吨,出口量较往年翻了一番。”戴述雄说。

面对价格持续走低,阳光玫瑰该何去何从?

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困境只是短期“阵痛”。鉴于阳光玫瑰综合品质出色,短期内仍难以被替代,市场前景依然可期,挺过调整期后价格有望趋于稳定。

也有人果断转向,寻找下一个“阳光玫瑰”。金晓卫在云南建水种了二十几年葡萄,他坦言:“虽然我们供给渠道商的价格还能卖到20~30元/斤,但市面上大部分只有2~3元/斤,价差太大,不可能年年都能幸运地顺畅销售。”

今年是金晓卫种植阳光玫瑰的第八年,起初种夏黑,后来夏黑面临像阳光玫瑰一样的淘汰期,便引进阳光玫瑰,今年采果后已全部改种新品种“甜蜜地球”。“‘甜蜜地球’是一个专利品种,今年地头价最高达到每斤50元。”金晓卫告诉记者。

戴述雄预计,经历今年之后,各产区品种结构将迎来一轮主动调整。“阳光玫瑰在全国已经过剩,接下来大家会更多考虑搭配早中晚熟品种,通过差异化布局延长销售期,并以新口味满足消费者需求。”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阳光玫瑰的出现,推动了整个葡萄产业生态理念的革新。业内人士表示,过去国内种葡萄很少修穗,随着阳光玫瑰的引进,精品化、标准化的管理理念也进来了。

其实,不仅是阳光玫瑰,近年来,蓝莓、大樱桃等价格坐上“过山车”的精品水果比比皆是,这也暴露出我国精品水果培育的短板。

整体上看,我国水果供给存在供过于求的压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水果总产量为33965万吨,人均占有量达200多公斤,消费者的可选择性大幅提升。

尤其是近年来,消费者对水果的个性化、精品化、品牌化的追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这也考验着中国果业。

“品种、品质、品牌是特色果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水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走‘控产提质’的转型之路。”赵俊晔表示,水果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平衡产量、品质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产区与种植户向差异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朱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