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一想到自己种植的豌豆、采收的蜂蜜能卖个好价钱,白俊安脸上的笑容就没少过,他粗略一算:自家种的豌豆大约能收入7000多元,加上卖蜂蜜的钱,有近万元。
32岁的白俊安家住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福城街道秧木塘村,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野生蜂巢的价值,第一次的收获让他尝到了甜头,也打开了他养蜂的大门。
由于采收野生蜂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过度采挖会破坏生态平衡,不能形成稳定的产业。对此,弥勒市烟草部门的技术员主动上门服务,在做好生产种植技术指导的同时,建议他尝试人工养殖蜜蜂,并帮助联系养蜂大户对他进行指导。自此,白俊安踏上了寻“蜜”之旅。
“无论是种植还是找蜂、养蜂,首先要了解农作物和蜜蜂的生长习性、生存环境。”白俊安说,目前他能通过蜜蜂的飞行轨迹,以及在花朵上的停留习惯判断出蜂巢的大致位置,也能通过人工手段提高产蜜量,产出口感纯正的蜂蜜。
种植和养蜂上的成功让白俊安信心大增,多年来,他在寻“蜜”致富路上,一刻也没闲着。
近年来,弥勒市推进土地流转,积极探索“烤烟+N”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鼓励村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红薯、蔬菜等农作物,为群众铺就了一条增收致富路。
2021年以来,白俊安和大家一起发展多元化产业,相继轮作种植了红薯和烟后蔬菜。2024年,他还流转了5亩地种菜豌豆。
白俊安的个人奋斗只是秧木塘村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弥勒市烟草部门帮助村里修建机耕路、水池、水窖等基础设施。在白俊安的豌豆地里,新修的机耕路直接通到地边。“以前运东西费劲,现在有了这条路,方便多了。”白俊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