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日三餐离不开的粮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宁、国家稳定的基石。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粮食危机警示我们,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里装满中国粮,方能在世界风云变幻中屹立不倒。
一直以来,国内存在一种“种粮不如买粮”的论调,原因无非是进口粮食价格远低于国内,价格优势明显,从经济上更为划算。但从国家安全和战略角度看,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只有坚持粮食自给的战略方针,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们一日三餐离不开的粮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宁、国家稳定的基石。粮食自给自足的重要性,远非简单的买卖成本所能衡量。一个国家粮食完全依赖进口,无异于将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交予他人之手,将国家的命运置于不确定之中,这是极其危险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放眼世界,那些忽视粮食生产、过度依赖进口的国家,在面临粮食危机时往往束手无策,最终陷入动荡和混乱之中。粮食进口受到贸易摩擦、极端天气、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因素影响,一旦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粮食供应受限,后果将不堪设想。就近几年而言,俄乌冲突引发黑海粮食运输危机,极端干旱天气导致巴拿马运河水位下降,红海危机导致货轮运输成本增加,印度限制大米出口引发全球大米危机,桩桩件件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全球粮食贸易。
当前,全球粮食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构建的粮食贸易体系影响。美国通过农业优势、全球市场地位、粮食援助、转基因技术及种子垄断、农产品自由化贸易政策、粮食金融化手段等多种方式构建起全球粮食贸易体系,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四大粮商垄断全球80%以上的粮食贸易量,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粮食供应上对美国存在一定的依赖。这些国家因为自身粮食生产能力不足、气候条件限制、消费需求增长等多种原因,需要依赖进口来满足国内的粮食需求。一些国家因长期粮食短缺而陷入贫困和饥饿,社会动荡不安;一些地区则因外部势力的粮食封锁和制裁而遭受重创,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粮食危机警示我们,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里装满中国粮,方能在世界风云变幻中屹立不倒。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坚持粮食自给的战略方针,确保国家在面临外部风险和挑战时,依然能够确保粮食稳定安全供给,维护国家的粮食主权和安全。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我国粮食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粮食产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00多亿斤跃升到2023年的13908亿斤,人均粮食产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0多公斤跃升到2023年的493公斤,连续多年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实现养活、养好中国人的任务和目标,将粮食安全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种粮不如买粮”论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粮食生产成本高、种粮收益低。与巴西、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规模化经营相比,我国粮食生产以一家一户小农生产经营为主,劳动力成本、土地租金以及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成本居高不下,直接推高了粮食生产成本。粮食生产成本上升会通过市场机制传导到粮食价格上。对于广大种粮农户来说,当前粮食生产面临着价格“天花板”下降和成本“地板”上升的双重挤压,种植收益微薄。在生产成本高与种植收益低的情况下,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难度加大,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将会制约粮食生产发展,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
“种粮不如买粮”论调当休矣。这种短视之见,应当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