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用,全力守护劳动者职业健康

2025-11-15 17:32 来源:工人日报
11月12日,选手在操作技能竞赛中。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阅读提示

11月11日至13日,全国职业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北京举办。此次大赛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决赛参赛人员中县区级以下占比超过30%,地市级以下接近60%。记者从国家卫健委获悉,“十四五”期间全国职业病报告病例数预计比“十三五”期间下降47%左右,“十四五”职业病防治规划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比赛很紧张,但收获更大。”刚刚荣获个人一等奖的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工程师汪天尖感慨道,“通过与全国高水平同行的交流,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也更清晰地看到了自身的短板。”

11月11日至13日,全国职业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北京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32支代表队、128名职业健康领域的技术人才同台竞技。在核心知识竞答决赛现场,面对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三类题型,8组选手斗智斗勇,展开了激烈的比拼,机智从容的应答,不时赢得在场评委和观众的掌声。

竞技选拔掀起岗位大练兵热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研究员李涛表示,在职业健康领域,我们的技术应用是滞后于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的,通过开展竞赛来弥补短板,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没有单纯考知识、考理论,而是把题目和应用场景结合起来,做到真正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健康服务。”李涛说,为此,本届大赛在全国选拔了40名高素质权威专家,来设计考题。

本届大赛首次聚焦职业健康,以“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用”为宗旨,也是全国总工会与国家卫健委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卫生健康系统职业技能竞赛。

为激励广大职业健康专业技能人才勤学苦练、磨炼技能、全力守护7亿多劳动者职业健康,竞赛设“职业卫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与治理”“放射卫生监测评估”“职业健康检查与职业病诊断”4个项目,全面检验参赛选手的理论素养与实操能力,4个赛项第一名将入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候选人。

记者了解到,自3月份大赛启动后,各地精心组织动员、分层竞技选拔。全国累计开展竞赛615场,总参赛人数近2万人。“大家都把此次竞赛看作是一次难得的学习知识、磨炼技能的机会,做到边学习、边工作、边钻研、边提升,掀起了岗位练兵的热潮。”一位参赛者告诉记者。

此次大赛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决赛参赛人员中县区级以下占比超过30%,地市级以下接近60%。

重庆市北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胡崇民在大赛中获得了个人一等奖,他向记者表示,有些技术方面的东西,我们基层技术人员有时还做不到位,经过4周的培训指导,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参加国家级比赛对个人来说是难得的提升业务的机会。

职业病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

国家卫健委职业卫生中心主任樊晶光表示,此次竞赛的目的除了选拔一批高素质人才,更主要是在全社会营造关注职业健康工作的氛围。

“根据调查,在我国的工业企业中,大约40%的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7亿多劳动力中大约有2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接触问题,所以职业健康工作不仅涉及专业人员,也需要全社会的管理。”樊晶光说。

樊晶光介绍,我国职业病发病有几个高峰,最高峰是在2016年左右。从2016年之后每年都在下降,不过在数量减少的同时,职业病谱有所改变。“尘肺病原来是大头儿,现在,噪声聋的比例越来越高。另外,职业病名单增加了两个新项——肌肉骨骼损伤和精神心理障碍。”

“从目前的情况看,职业病名单有所扩展,然而总的趋势还是下降的。”樊晶光说。

记者从国家卫健委获悉,“十四五”期间全国职业病报告病例数预计比“十三五”期间下降47%左右,“十四五”职业病防治规划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安全所首席专家孙全富告诉记者,放射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放射诊疗,包括医院里的CT和放疗。现在我国一年做8~9亿人次的放射诊疗,约占整个门急诊量的1/10。他表示,卫健委的职责就是要确保放射诊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因此,此次竞赛题目中有相当一部分涉及此项内容。

“就目前国内的放射卫生而言,从一些监测指标来看,指标向好的趋势非常明显,有一些已经基本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孙全富说。

从源头上防控职业病

近年来,我国职业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全国共有承担职业病防治任务的疾控中心和职业病防治院所3316家,职业卫生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总数达8730家,专业技术人员总数超过10万人。

“十四五”以来,这支专业技术队伍累计开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30多万次、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2.5万次,职业卫生放射卫生检测评价300多万项,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帮扶12万余家,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近1亿人次,尘肺病康复服务250万人次。

广东省在本次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广东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处处长刘师琪在介绍经验时表示,对于职业病防治来说,广东省着重源头治理,重视防护措施,加强技术处理、技术储备。

在帮扶中小微企业方面,广东展开医工企合作模式,三方一起探索制定方案,并在部分地市探索推出“健康副厂长”——卫生部门派出技术人员到厂里兼任副厂长。此外,还向工业园区派驻团队,针对园区需求,提出专业防控措施。

刘师琪认为,未来应大力做强职业病防护工程技术,工程防护跟企业技术升级改造一起做。同时,提升健康服务,早些发现职工亚健康状况,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总而言之,要尽量做到从源头上防控职业病。”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秦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