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的食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近年来,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全麦面包作为全谷物食品的代表,重新走进公众生活,受到青睐。为帮助消费者合理选购和科学食用全麦面包,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了消费提示。
选购和储存有窍门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建议消费者,要在正规面包店、商超、市场或购物平台选购全麦面包,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看配料表。首先查看全麦粉的添加量,目前市场上声称全麦面包的产品,全麦粉含量在5%至100%不等;其次看全麦粉在配料表中的位置,位置越靠前,含量越高。如果想购买全麦粉含量高的全麦面包,可以选择全麦粉是唯一谷物原料或全麦粉在配料表中排在第一的产品。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单凭颜色来判断其是否为全麦面包。
安全储存。保质期相对较长的全麦面包水分含量一般在30%以下,口感偏干,保质期通常在1至6个月,应存放在干燥、阴凉处,室温下保存,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不宜放入冰箱冷藏,以免回生,影响口感,并在保质期内尽快食用。保质期相对短的全麦面包水分含量较高,保质期一般为3至7天,保湿性好,口感更佳,最好即买即食。
科学食用更健康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提醒消费者食用全麦面包时应注意以下3点:
逐渐适应其口感。如果是刚开始食用全麦面包,可先选择全麦粉含量比较低的产品,待口感适应后,再逐渐选择全麦粉含量较高的产品。如果消费者更看重全麦面包的营养,可以选择全麦粉含量超过50%的产品。
注意适量食用。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可以食用全麦面包等全谷物食品50至150克(按全谷物/全麦粉的含量计算),儿童需相应地减少食用量。消化能力较弱或者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可以减少食用量和食用频次。
注意合理搭配。食用全麦面包时要注意与果蔬、肉蛋奶等合理搭配,以保证营养摄入均衡。如食用全麦面包后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以及对麸质过敏的人群,建议不要食用。
有的消费者在家里自制全麦面包,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提醒消费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对全麦粉并注意添加量。选择标称“全麦面包粉”或“面包专用全麦粉”的全麦粉,搭配面包用小麦粉。一般来说,全麦粉的添加量在25%至50%时,能够兼顾营养和口感,制作出的全麦面包香味浓郁,口感较好。
优化制作过程。全麦粉中的膳食纤维对面筋网络结构具有稀释和破坏作用,会影响面团的发酵效果,导致膨胀不够,可添加适量糖、盐、奶粉及5%至10%的谷朊粉等,以改善和提升口感;在和面时,较白面包的制作,增加5%至10%的加水量,也可提前在全麦粉中添加适量水进行预处理,使麸皮充分吸水,同时,降低和面时的搅拌速度,减少搅拌时间,降低面团温度;面团醒发时,最好控制发酵温度在25℃以下,延长发酵时间,使发酵更为充分;焙烤时,要适当延长时间,较白面包温度降低6至10℃。
要尽快食用。烤好的全麦面包在不烫的前提下趁热食用,口感松软、麦香浓郁。如需存放,待面包冷却至室温后,在密闭的食品袋中保存,为保证最佳口感,建议在两天内吃完。李建 (摘自《中国消费者报》)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