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春”要适量 谨防春笋变“春损”

2025-02-24 09:20 来源:今晚报

  时下即将进入仲春,春笋、香椿等时令食材逐渐上市。这些富含膳食纤维的“春季限定”美味,在带给人们舌尖享受的同时,也可能暗藏健康隐患。

  近日,浙江省两位患者都出现晕厥、呕血等症状,其中一位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经询问,他们发病前都吃了300克以上的春笋。经内镜检查,确诊二人均有消化道出血。春笋有高含量纤维素和一定的草酸,大量食用后对胃刺激较大。有消化道基础疾病的人群,应谨慎进食。

  春笋:单次食用勿超200克

  作为春季主打菜,春笋因其脆嫩口感广受欢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部主任于大勇,提醒特殊人群需谨慎食用:“春笋纤维素含量高达20%以上,过量摄入易引发肠易激综合征。”他特别指出,婴幼儿、孕产妇及消化道疾病患者应控制摄入量,建议成人单次食用不超过200克,并注意充分咀嚼。

  草酸是春笋的另一潜在风险因素。研究显示,每100克春笋约含12毫克草酸,过量食用不仅影响钙质吸收,还可能增加肾结石风险。对此,于大勇建议烹饪春笋前先焯水2至3分钟,可去除60%至80%的草酸成分。

  香椿:焯熟去亚硝酸盐

  香椿芽的独特香气吸引着众多食客,但其亚硝酸盐含量可达每公斤300毫克以上(国家标准限值30毫克)。于大勇强调:“新鲜香椿需经高温焯烫处理,建议沸水中煮3分钟后再食用。”实验数据显示,焯水可使亚硝酸盐含量下降至10毫克以下。

  特殊人群更需注意控制摄入量。专家指出,亚硝酸盐中毒剂量约为300毫克,可能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慢性病患者及儿童应特别注意食用安全。

  蕨菜:处理不当存隐患

  野生蕨菜的“原蕨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B类致癌物。于大勇解释:“这种物质在高温下会分解,建议采用三步处理法——流水冲洗3遍、沸水焯煮5分钟、再次高温快炒。”通过科学处理,可将有害物质含量降低至安全范围。

  专家支招健康吃春菜

  1. 特殊人群慎食:婴幼儿、孕妇及胃肠疾病患者应减少春菜摄入。

  2. 科学处理方法:叶菜类建议沸水焯烫,根茎类充分咀嚼。

  3. 控制食用量:每日食用春菜总量不宜超过500克。

  4. 注意食用时机:避免空腹食用,与富含维生素C食物同食。

  春季饮食讲究“鲜”而不“乱”。在享受自然馈赠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处理方法和适量原则,方能真正实现“春食养身”的健康理念。专家提醒,出现腹胀、血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切勿延误治疗时机。

  整理 本报记者 王喆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