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报讯(记者刘波)一名30多岁的女性既往体检并无肝病史,近半年来为减肥先后口服多种药物或保健品,体重下降了5公斤,但乏力、尿黄、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也随之出现,到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后,经医生初步判断为滥用药物造成的肝损伤,必须要住院治疗。这名女士住院后完善检查,肝功能提示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明显升高,超过正常值20倍,总胆红素升高超过正常值10倍,凝血功能出现明显改变,随时有发生肝功能衰竭的风险。历经一个月的规范救治和精心护理,这位患者的肝功能明显好转,现已出院规律随诊中。该院副院长、肝病三科主任徐亮表示,在临床中,类似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药物是治病的,为什么还能“致病”呢?
肝脏通过一系列酶系统对药物进行代谢,对毒素进行分解,并通过分泌胆汁将废物排出体外。超过常规剂量或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可能会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某些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对肝脏有直接或间接的毒性作用,可能导致肝炎、肝脏组织坏死、脂肪肝、胆汁淤积等情况,统称为药物性肝损伤。轻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可导致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一些非处方药和天然补品也可能对肝脏产生负担,不应随意使用。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做肝功能检查时发现转氨酶、转肽酶或者胆红素升高,也可表现为乏力、恶心、食欲不振、厌油腻食物,甚至出现皮肤、眼睛发黄等。部分患者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皮疹等。严重者可以出现皮肤瘀血瘀斑、意识障碍等肝功能衰竭表现。而慢性药物性肝损伤主要表现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代偿性和失代偿性肝硬化等疾病的相关症状,轻者表现为转氨酶反复升高,严重者后期可有腹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等失代偿期肝硬化表现。
预防药物性肝损伤,首先要合理规范用药,严格遵照医嘱或药物说明书用药;避免滥用非处方药、中药或保健品等;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多种可能对肝脏产生损害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对于需要长期用药(尤其是应用肝毒性药物)的慢性病患者,应定期检测肝功能,如出现乏力、尿黄、食欲不振等肝损伤的迹象,及时于肝病科就诊。吸烟和酒精均会造成或加重肝脏损伤,并与肝病患者的纤维化进展密切相关,建议戒烟戒酒。如果在服药期间出现消化道症状,比如乏力、恶心、厌油腻食物、上腹不适、倦怠,甚至发现皮肤、眼睛发黄,则需要尽早到医院就医治疗。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