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的一顿饭都能吃出肝炎?有时候病毒降临,真的让人猝不及防。
近日,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了因食用猪肝而感染戊肝的患者袁先生。这究竟是咋回事呢?一起来听听医生的说法。
被一盘爆炒猪肝“放倒”
近期,67岁的袁先生因身体不适来到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袁先生爱吃爆炒猪肝,前些日子吃了一盘后觉得恶心、没力气、肚子胀,一周过去,他的尿液颜色由淡黄变成了金黄色。检查显示,他的肝功能指标远超正常值几十倍,被诊断为戊型病毒肝炎。
无独有偶,此前浙江52岁的李先生在吃了一盘青红椒爆炒猪肝后,当晚便出现腹泻,一周后,他的病情加剧,尿液变成浓茶色。医生检查发现,“放倒”李先生的是戊肝病毒,并出现了急性肝衰竭。经过半个月的治疗,李先生的病情逐渐好转。
三类人群易感染戊肝病毒
南京市第一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王文静介绍,病毒性肝炎家族有5兄弟,分别为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和戊肝。其中,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肝炎。
戊肝知名度不大,但杀伤力很强。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戊肝发病率持续超过甲肝,居急性病毒性肝炎之首,且病死率约为甲肝的10倍。以下三类人群需特别注意:孕妇、老年人感染戊肝后病死率往往急剧增加;器官移植、血液肿瘤、艾滋病患者常发生戊肝感染慢性迁移,最终进展为肝硬化;基础慢性肝病患者感染戊肝后,易发展为重症肝炎。
戊肝主要通过饮用水、食物等污染而形成的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戊肝多为急性自限性,患者一般4—6周内会自愈,但重症患者会发展成暴发性肝炎(急性肝衰竭)而导致死亡。
日常饮食不要“贪鲜嫩”
袁先生感染戊肝的原因正是吃的猪肝没有煮熟。戊肝患者“中招”多因贪嫩贪鲜。为了追求“鲜甜”“滑嫩”的口感,一些人经常会生吃海产品,或者是吃未炒熟煮透的猪肉、猪肝以及其他肉类,另外还有进食未进行加工或洗涤的瓜果和凉拌菜等,这些都有感染戊肝的可能。同时,外出就餐时,食物、餐具、水源等有可能被戊型肝炎病毒污染,导致就餐者感染。
近年因食用猪肝而导致戊肝的案例频出,猪肝加工时间较短、加工温度低,增加了感染戊肝病毒的风险。对此,专家表示,猪肝只要在高温条件(100℃—150℃)下煎炸或烹煮5分钟就能完全消除戊肝病毒的感染性。
日常生活中,预防戊肝病毒最重要的就是注意饮食卫生,预防病从口入。不喝生水,海鲜、肉类食物应煮熟,避免进食生或半生的食物。还要减少在外用餐频率,生熟食的餐具要分开,碗筷一定要消毒。积极接种戊肝疫苗也是预防戊肝直接、经济、有效的手段。(摘自《扬子晚报》)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