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进村,点亮美好生活

2025-11-21 09:12 来源:农民日报
外卖进村这一农村生活新图景的出现,正是我国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公共服务逐步迈向普惠共享的生动缩影。

最近,一位来自江苏农村的小女孩发布视频展示了奶奶在外卖软件上给她点的小蛋糕,触动了很多网友,评论区还有不少人也分享起自己在村子里点外卖的经历。外卖进村,在打破人们对乡村生活传统印象的同时,更成为广大农民拥抱现代文明、乐享便捷生活的生动写照。

之前说起在农村点外卖的话题,常常绕不开返乡年轻人的种种“吐槽”:半夜饿了想吃夜宵,打开外卖软件却发现“无饭可点”;距离城镇较远,不是被提示“超出配送范围”,就是要支付动辄十几块的高额配送费;就算成功下单,也常因定位不准,让骑手在乡间小道间来回打转,沟通成本高昂。与如今乡村地区发展更为完善的快递物流服务相比,外卖对时效性的要求更加极致,加上主要运送的品类为食物,在运营和配送上的难度显著增高。

然而,随着农村路网、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以及平台与商家开辟新市场的发展需要,这一局面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全国县域生活服务类外卖订单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已超过40%,服务范围覆盖全国超2000个县城。当前,农村地区的外卖服务生态呈现多元化与纵深化的发展趋势。除主流外卖平台持续引入连锁品牌外,一批中小型服务商也积极布局县域市场,它们多以小程序为载体,率先切入农村即时配送领域。诸如“跑腿快车”“小镇外卖”等本地化服务平台,已逐步整合大量本地餐饮小店,有效丰富了农村消费者的外卖选择。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步深化,农村用户不仅可选择的品类日益增多,还能享受到平台持续发放的大额优惠券与不断下降的配送费用。这一系列变化表明,农村地区正逐步成长为外卖行业新的增长引擎。

对于广大农村居民而言,过去想买点吃的喝的需要骑电动车专程前往镇上,如今只需轻点手机,奶茶、蛋糕等商品便可直接送达手中。在享受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的同时,他们还感受到自身需求被看见、被回应、被重视。不仅如此,外卖进村也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本地商家通过入驻外卖平台拓宽了销售渠道,实现营收增长。配送需求的上升带动了骑手岗位的增加,尤其是在农村地址信息不够精确、配送依赖人工导航的情况下,对骑手的地域熟悉度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为本地富余劳动力创造了具有竞争力的就业机会。随着更多餐饮品牌加速向乡镇市场下沉,在“家门口”就业的岗位被释放,有效促进劳动力的就地转化与价值实现。

进一步来看,外卖进村这一农村生活新图景的出现,正是我国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公共服务逐步迈向普惠共享的生动缩影。截至目前,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464万公里,50多万个建制村实现通硬化路;行政村100%通宽带、90%以上通5G;95%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快递服务覆盖,建成30多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当“最后一公里”被彻底打通,农村逐步成为能与城市同频共振的活跃市场,更成为承载美好生活的新消费场景。

也要看到,当前农村基础设施仍存在亟待补齐的短板。一方面,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数量同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偏远地区在路网密度、电网可靠性、网络质量等方面较为滞后。另一方面,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尚未完全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部分设施面临“有人建、无人养”的困境。此外,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的衔接还不够紧密,部分设施使用效率不高,难以有效转化为农村发展的持续动力。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深度与广度。

值得一提的是,“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补齐农村现代生活条件短板,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如今我们所面对的问题,本质上已不再是短缺之困,而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难,是质量、效能与可持续性并重的问题。今后,如何让设施承载能力更贴合乡村生产生活需求?如何让服务供给精准对接农民群众急难愁盼?如何通过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确保已建成的设施长期稳定发挥效用?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让农民真正在“家门口”持续享受到便捷、优质、普惠的生活服务。

从小女孩收到蛋糕时甜甜的笑脸,到老人骄傲地展示孩子给点的外卖,这些温暖的片段背后,是不断平坦的乡村道路、日益畅通的物流网络。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却至关重要的改变,让便利真正融入了日常,让关怀得以跨越距离。期待未来发展的温度传递到更多角落,点亮千家万户的寻常日子。(胡聪)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