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京津冀“大健康”这张牌

2025-11-15 17:30 来源:经济日报

最近,京津冀三地公布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指标体系及《京津冀“十五五”产业协同发展倡议》。作为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资源富集的核心区域,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已具备坚实基础,形成独特先发优势,不少产业深受其益。大健康产业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从资源禀赋看,京津冀区域集聚了全国顶尖的医疗科研力量、丰富的康养资源以及生物制造、医疗器械产业基础,三地形成天然互补格局。从政策环境看,三地在医疗资源共享、医保异地直接结算等领域持续突破,为大健康产业协同奠定了基础。

不过,目前优质医疗资源多集中于京津核心城区,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等领域仍存在政策标准不统一、市场要素流动不畅等问题。在产业结构上,以预防保健、智慧健康为核心的前端产业和以康复护理、安宁疗护为重点的后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创新转化上,京津两地的科研成果向河北的转化效率仍需提升,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打好京津冀“大健康产业”这张牌,需构建政策协同、产业融合、创新驱动、服务普惠的格局。

强化政策协同。推动三地在医疗资质互认、医保目录统一、健康数据共享等领域出台专项政策,实现规划共绘、政策共定、监管共抓。简化跨区域产业项目审批流程,推行“一地受理、三地通办”模式,为智慧健康等新业态发展营造高效环境。

深化产业融合。依托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做优做强京津医院河北分院和康复基地等各地区域医疗中心。整合河北特色康养资源,发展覆盖“预防—诊疗—康复—养老”的全周期服务,鼓励机构连锁化经营,培育“行业+养老”新业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远程医疗、智能诊疗设备等产业。

激活创新驱动。围绕“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的部署,构建产研用协同创新生态。强化京津科研策源功能,支持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实验室,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开展原研药和高端耗材攻关。优化成果转化机制,给予转化项目税收减免、审批优先等支持。培育创新主体梯队,孵化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龙头引领、梯队发展”的创新格局。

聚焦服务普惠。健全公共卫生体系,联合建设重大传染病预警平台,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转运协同,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推动京津养老机构与河北资源合作,通过“时间银行”等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秦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