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转肥”让农业生态更安全

2025-11-26 08:19 来源:农民日报

  在呼伦贝尔农垦的广袤土地上,特泥河农牧场地处呼伦贝尔农垦核心区域,畜牧业是职工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柱,但伴随牧业发展而来的畜禽粪污问题,曾是制约生态环境与农业协同发展的瓶颈。为积极探索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该农牧场将有机肥产业作为破解环境难题、赋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抓手:通过统一回收各连队牲畜产生的粪便,运用生物菌发酵技术将“污染物”转化为“养分源”,再将优质有机肥回用于农田,构建起“粪污回收—有机肥生产—农田应用—农作物种植—秸秆和饲草饲喂牲畜”的闭环生态链。

  这一模式不仅实现了畜禽粪污由“治”向“用”的根本性转变,更解决了传统农业“种养分离”的痛点,减少化肥农药用量,让农业生产回归生态本质。第六连(队)养畜户陈永生说:“以前夏天牛粪堆得臭,现在粪便全回收,连队环境大变样,不仅田地里用上了咱特泥河的自产肥料,种出的饲草和产生的作物秸秆还能填补天然草场的空缺,提升了肉、奶的产量和质量!”这份“变废为宝”的实践,生动诠释了特泥河人那份扎根农业、心系土地的真挚情怀。

  据统计,从2008年至今,该农牧场累计清理牲畜粪污超30万吨,生产转化有机肥近14万吨。“十四五”期间,特泥河农牧场持续深耕有机肥产业,实现产能与品质的同步跃升。据了解,公司自2008年筹备有机肥生产工作,采用平面条垛式堆肥发酵工艺进行产品制造,次年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从初期年产能4000余吨,到如今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年产有机肥2万吨,产能实现了5倍增长;截至2025年10月,已完成2万吨粉剂有机肥生产,储备成品2.48万吨、原料3000吨,为保障农业生产用肥需求奠定坚实基础。如今,特泥河农牧场年产2万吨的有机肥,正成为守护黑土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核心养分”。(陈晓娟 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昊)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