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村联盟”破陋习 文明新风促增收

2025-11-25 08:59 来源:农民日报

  “以前办场丧事,单买一头祭奠用的水牯牛就得花三四万元,有的人家甚至被‘天价牛’逼得借债。现在好了,丧事简办不用杀牛,省下来的钱能投到板蓝根种植上,一年多挣一万多元!”11月中旬,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扬武镇排倒村村民王里牛亚算起“文明账”脸上满是笑意。这一变化,源于当地“七村联盟”推动移风易俗带来的新风尚。

  丹寨县扬武镇排倒村、排莫村等5个村及排调镇双尧村,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普安镇高硐村山水相依、习俗相通,同属白领苗(苗族的一个支系)聚居区。长期以来,这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成风,尤其是老人去世后要杀多头水牯牛祭奠的习俗,让村民不堪重负。在村民眼里,牛比房子、吃饭、穿衣都重要。“选牛得挑牛角周正、体形雄壮的,卖家知道用途后就抬价,2022年我邻居家买牛花了7.36万元,合着每斤肉300多块钱,办完丧事家里就欠了外债。”排莫村老干部王光群回忆道。

  2023年,在丹寨县、三都县两地党委、政府的统筹下,这7个跨州毗邻村抱团成立移风易俗联盟,以“党建+联盟”为抓手,握指成拳破解单村治理“势单力薄”的难题。联盟成立之初,便明确“不搞一刀切,尊重民俗改陋习”的原则,让移风易俗既接地气又有力度。

  改变先从思想破冰开始。7个村的“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党员、寨老组成宣讲队,用苗汉双语通过广播播报、院坝座谈、入户拉家常等方式,把真实案例摆出来,把简办节约的账算清楚。宣讲队连续开了20多场院坝会,发放600多份《除陋习·树新风告知书》,原本抵触改旧俗的村民渐渐松了口。

  思想通了,规矩也要跟上。联盟组织村民代表跨村议事,结合苗族习俗修订统一的村规民约:婚事禁止低俗婚闹,新修木房、嫁娶喜酒不杀牛;丧事取消传统陋习,以献花、摆果盘替代用牛祭奠。2023年6月30日,7个村的群众隆重集会,作发言表决心,共同拉开移风易俗大幕。

  为防止陋习反弹,联盟建立“1名村干部+1名党员+1名寨老”的劝导帮扶机制。谁家有红白喜事,劝导帮扶小组第一时间上门,既讲清村规民约,又帮忙规划流程、协调事务。

  移风易俗既减轻了负担,更激活了乡村发展动能。据统计,两年多来,7个村累计喜事新办115起、丧事简办139起,减少杀牛136头,共计为村民节省开支280万元。卸下“人情债”的村民,纷纷把精力和资金投入产业发展:与2021年相比,排倒村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1倍,提升至56万元,其余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增长5倍多,人均增收1020元。(陈焕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