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消费便利化提速 统一大市场亟须攻克共性难题

2025-08-08 11:02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消费环节的便利化与智能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市场活力与民生体验。7月以来,为整合企业及社会各类资源,各地推进新车购车、购险、缴税、选号上牌、金融抵押等在线办、掌上办,实现便捷办理、创新消费体验,助力汽车消费网上统一大市场建设,赋能汽车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破解汽车消费堵点

  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2022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接连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汽车产业转型指明了方向。

  长期以来,汽车消费环节存在的“多头跑、流程繁、耗时长”等问题,成为制约市场活力的瓶颈——消费者购车后须往返经销商、车管所、金融公司等多个机构,在给消费者造成不佳购车体验的同时,企业也面临重复提交材料、数据不通等运营成本压力。

  北京市消费者李梓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回想几年前初次购车时,我原本认为在4S店交完车辆全款后就可以提车,但未承想后续流程之复杂超出了我的预期,最终只能请假去办理后续相关流程。”

  事实上,提升购车上牌服务流程效率的关键在于优化跨部门协作与数字化服务。令人欣喜的是,曾经烦琐的购车流程,今天正在逐步被简化。

  今年以来,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车上牌“一件事”首批试点城市,覆盖重庆、保定、杭州等城市,让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的购车服务。其中,7月28日,“交管12123”APP新车上牌功能正式在杭上线,标志着运行4年的“云申领”模式迎来迭代升级。

  据悉,该服务以公安部“交管12123”APP为统一入口,实现三大功能迭代。具体来看,服务范围从此前的单一上牌功能,升级为新车选车、购险、完税、上牌全流程一站式办理。随机选号、自编号牌、自选邮递、自助缴费等个性化服务一应俱全,真正实现了线上全流程、线下零跑腿。

  同时,通过跨部门数据协同,实现指标、交强险、合格证、购置税等数据自动核验,简化了办事流程,省去了车主购车后跑车管所交验的环节。

  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在交管“放管服”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孙正良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2022年以来已有38家汽车生产企业、77家生产基地完成“预查验”对接,通过AI审核、数据联网共享等技术,实现车辆出厂即完成查验,大幅缩短上牌时间。今年,依托“交管12123”APP打造国产小客车上牌“一件事”服务,将实现新车购车、购险、缴税、选号、上牌等流程的全程网办和智能导办。目前重庆、常州、金华等试点城市已完成500余辆新车的线上选车购车、4300余辆新车的线上选号上牌工作,办事效率提升约60%。

  从试点破冰到协同探索

  在政策引导下,汽车企业成为数字化改革的积极实践者。在此过程中,自主品牌的探索颇具代表性。

  以某主流自主品牌为例,自2023年7月启动预查验项目以来,其通过生产线改造、AI自审技术应用,实现了“无感100%出厂即查验”。今年5月,该车企作为首家车企入驻“交管12123”APP新车上牌“一件事”服务;今年7月,已完成在线上牌700余例,获取有效购车线索2000多个,用户办事时间从平均3天缩短至30分钟内。

  汽车企业在推进新车上牌“一件事”实践中,离不开地方公安交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对此,重庆市公安局交管总队副总队长徐佳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介绍,通过数据交付共享、联网核查、激活“车码头”等多个方面协同合作,确保新车上牌“一件事”改革措施顺利实施。同时,重庆总队积极组织企业参与车辆预查验标准的制定,运用人工智能辅助审核,确保实车与数据的一致性,审核准确率达到99%以上。据介绍,今年上半年,重庆预查验机动车达70余万辆,同比增长16%。

  消费市场期待享受更便捷的购车体验服务。吴博峰/摄

  记者了解到,其他车企也在探索中积累经验。例如,广汽集团已实现3个自主品牌与“交管12123”APP打通,计划本月初上线运行新车上牌“一件事”服务。东风集团、吉利集团、长城汽车、北京现代等车企成立专项工作组,计划8月全面上线新车上牌数字化服务。上汽集团针对预查验中“识别系统准确率低”“产线光照不足影响拍照”等问题,凭借技术升级将识别率提升至95%以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构建汽车消费数字化统一大平台,不仅能让消费者享受全流程一次办的透明服务,更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精准营销,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此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优化服务是建设统一大市场的必然要求。而汽车消费作为与民生紧密相关的领域,其全流程数字化改革正是“高效办成一件事”在实体经济中的生动实践。

  期待共性难题尽快解决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愈发成熟,国内新车市场正逐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加速转型,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市场需求成为摆在市场各方面前的一道待解难题。

  在叶盛基看来,虽然当前部分车企在政府引导下纷纷积极探索转型发展新模式,但在汽车统一大市场构建过程中,汽车消费市场仍面临多个共性难题。比如比亚迪、小鹏等车企反映称,跨部门数据壁垒尚未完全打破,税务、金融、保险等环节的信息互通仍有堵点;经销商对线上流程的积极性不高、异地业务存在的政策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统一大市场的推进。

  近年来,随着消费理念的理性化转变,二手车市场持续升温。相较于新车,二手车凭借显著的性价比优势正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购车选择。然而,由于车辆使用历史的非可视化特征,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往往面临信息不对称的困境。而车辆出险记录作为反映车况的关键数据,其可获取性直接影响消费决策。当前亟须建立覆盖全国的标准化查询通道,通过打通保险机构、交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的数据壁垒,实现“一车一档”历史信息可视化。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业内期待统一大市场构建能够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与“路线图”。例如,推动机动车预查验标准全国统一,解决地方差异;扩大“交管12123”APP服务覆盖范围,实现异地临牌办理、电子抵押等功能;在新能源车领域,加快证书办理与数据同步,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及安全管理标准体系建设等。

  叶盛基认为,推动构建汽车统一大市场还需各方共同努力:一是政府部门须完善政策配套,推动税务、金融、保险等跨部门数据互通互信,进一步简化业务流程;二是车企应主动开放协作,共建共享平台资源;三是服务机构须筑牢技术底座,研发安全可靠的数字解决方案;四是平台须持续优化服务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郭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