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邓莉)在智能化上狂飙的汽车,正为用户带来新的用车烦恼。上周五,长城汽车旗下魏牌、哈弗、坦克等品牌的大批车主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因APP出现故障,未带实体钥匙的车主被迫车外“罚站”苦等,待系统一小时后恢复才能正常解锁用车。这并非孤例,今年1月9日,比亚迪王朝、海洋APP同样遭遇APP崩溃,用户无法进行解锁车辆、语音唤醒等操作。
多个案例折射当下智能用车的新隐忧:当软件成为车辆控制的核心,系统故障可能直接剥夺用户的用车权利。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两部门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OTA)管理,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多个品牌因APP故障致车主无法正常用车
近年来,因汽车智能化问题导致的用车安全隐患此起彼伏,如2023年特斯拉中控屏幕黑屏;2024年智己汽车仪表屏故障、小米SU7自动泊车功能故障等。据长城汽车公告称,当天遇到了服务器过载或程序缺陷。值得注意的是,长城汽车上月刚完成OTA升级,新增“超级钥匙2.0”功能,声称将蓝牙钥匙响应速度提升至0.8秒。业内指出,当前新能源汽车研发周期大幅缩短,个别车企追求速度和极致用户体验时,往往忽视系统冗余设计,成为智能化故障频发的根源。
调查:警惕汽车智能化背后的“系统危机”
多个数据显示,汽车智能化带来的“系统危机”已经摆在眼前。根据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的统计数据,2024年国内L2组合驾驶辅助新车上险量为1309.4万辆,同比增长31.5%,渗透率为57.3%。但是,智能车对应的安全规范仍未覆盖软件失效的应急场景。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因软件故障引发的投诉同比上升137%,涉及远程控制、自动驾驶等功能。另据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数据,2024年国内车企APP平均故障率为每月1.2次,其中因云端服务中断导致的控制失灵占比达43%。如服务器异常直接导致车门锁死、车辆无法启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