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国内汽车行业迎来了一波新的变革浪潮。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多家知名车企纷纷宣布启动人事和组织架构调整,旨在通过优化内部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响应能力,积极应对行业竞争的新格局。
“近期车企密集进行人事和组织架构调整是其积极应对行业发展的表现。随着汽车市场的竞争加剧,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以及技术的快速发展,车企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组织架构,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行业深度洗牌
架构调整谋变局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车企面临着来自新兴势力的强劲挑战,市场也对车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更快的产品迭代速度、更精准的市场定位等。
2025年1月15日,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集团”)对外宣布,将在职业经理人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在集团管理干部中推行竞聘上岗。据悉,广汽集团将发布包括职位职数、岗位职责、任职条件、竞聘程序等内容的通知。干部成功竞聘后,广汽集团将对其进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签署“两书一协议”,即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岗位履职与聘任协议,以经营业绩指标考核干部履职的成效。
“广汽集团需要以更快的速度、更强的合力、更有力的措施应对市场变化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本次竞聘工作,是广汽集团推进一体化运营改革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工作需要。”广汽集团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也于1月上旬宣布了一项重大组织结构调整,旨在通过组建“大乘用车板块”来优化自主板块的管理与决策流程。此次整合涵盖了荣威、MG、飞凡、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和海外出行等多个关键品牌与部门,标志着上汽集团在战略层面的一次深度重组。
除广汽集团、上汽集团之外,还有多家车企也于今年年初宣布了类似的组织架构调整计划。这些调整普遍涉及研发体系的重构、销售渠道的优化、供应链管理的升级以及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加速等方面,以应对市场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挑战。
这些车企组织架构调整是应对行业发展趋势、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要举措。广州眺远营销咨询管理有限公司CEO高承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智能化、电动化等趋势的加速发展,车企需要更加灵活高效的组织架构和更加协同创新的团队文化,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因此,这些龙头车企的组织改革,不仅是对自身的一次升级,更是对行业未来发展的一次引领。
优化资源配置
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自2024年开始,为应对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不管是自主品牌车企,还是合资车企就已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据统计,2024年超过50家车企管理层进行了调整。调整涉及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智能数据、生产制造和产品规划等多个关键部门多个岗位。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认为,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车企需要不断调整组织架构,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通过组织架构调整,车企可以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其次,车企通过组织架构调整,可以更好地整合内部资源,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推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车企在组织架构调整过程中,也会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和新技术发展趋势。
记者注意到,自主品牌在人事调整上明显加强了对智能化领域和设计的重视程度。多家车企纷纷通过挖掘外部顶尖人才或提拔内部优秀骨干的方式,来增强在智能化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外资品牌在进行人事调整时,则体现出其中国化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外资品牌企业一方面加大了对中国本地化研发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则起用中国籍高管,以更好地应对企业转型和销量提振等挑战。
也有受访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坦言,汽车行业拥有独特的体系和文化,很难凭某家企业一己之力带来显著的改变。企业选择合适的人选固然重要,能够带来积极的结果,但车企如果频繁更换领导者并不一定能带来好的结局。
“车企为了生存,不仅需要考虑换帅、调整组织架构的举措,更需充分发挥公司的价值链体系、治理体系与组织体系的优势。因此,一家车企换帅的效果究竟如何,最终还需由市场来检验。”张翔如是说。(证券日报记者 李雯珊 刘 钊)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