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书写汽车产业新华章

2024-12-31 10:25 来源:证券日报

  2024年,在全行业不断努力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不断培育壮大,从2014年的年产7.8万辆,到2018年超过120万辆,再到2023年超过950万辆,今年有望冲击1300万辆。十年间,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入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十年来,我国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措施70余项,构建起全方位、系统化的支持体系;十年来,我国形成了自主可控、结构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主流车企零部件本地化率超过90%;十年来,我国车企自主创新能力大幅跃升,新兴技术、先进制造不断涌现,中国技术开始“反哺”全球;十年来,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超1000万台。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笔者认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接下来,应从完善治理体系、推进自主可控和高水平开放三个方面,顺应产业变革大势,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向着汽车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行。

  首先,完善产业治理体系与自主创新体系。实践证明,在新能源汽车培育和发展的十多年间,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有力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站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基础创新和颠覆性创新仍是不断占领竞争制高点的关键所在,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一以贯之。

  其次,推进自主可控与“双碳”目标达成。提高产业链韧性就是提高产业的抗风险能力,而“双碳”目标则有利于未来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中国作为汽车大国,要建立起完整的技术体系,巩固和厚植发展优势。与此同时,在产品端宜继续加大新能源产品投入,在采购端加强低碳引导,以“双碳”目标指导强链补链延链工作,从而加快传统产品向低碳转型发展。

  最后,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倡导下,高水平对外开放能更好地吸引全球资源集聚,形成产业链完备、供应链稳定的产业体系,给全球汽车企业带来新的机会,共享全球机遇。在此基础上,高水平对外开放还能促进我国汽车企业积极走出国门,站上世界竞争舞台,在中国式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证券日报记者 龚梦泽)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陈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