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00后女青年黄申难忘两个“伴手礼”的故事。
2019年,在安徽省芜湖市读大一的她,给同学带去家乡安庆的特色糕点。但因大家口味不同,不少同学一个学期都没打开这份“伴手礼”。这让黄申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设计带有家乡元素的文创产品,让大家眼前一亮?”
2020年,读大二的黄申在家人支持下,于安庆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开了间50平方米的沐集家小店,设计了笔记本、明信片等文创产品。大学毕业前往欧洲留学时,她带上自己设计的“平安吉庆”冰箱贴当伴手礼,受到国外同学喜爱。
日前,在安庆市陈延年陈乔年读书处的新青年书店,黄申分享了这段创业故事。当天,包括她在内的4位专家学者、文化小店主理人,参加“‘那一束暖春的光’——青春小店 新闻·人类学观察分享会”安庆观察点活动,共探青年消费新业态背后的文化密码。
黄申研究生攻读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后回乡继续经营小店。她表示,这源于对家乡的热爱和身为年轻人的责任感。小店里摆放着近百种安庆元素文创产品,有的是她自己设计的,有的是与青年设计师合作的成果。
开店初期,她设计的产品销量不佳。店员阿姨疑惑:“真有人买这些小玩意?”黄申秉持“每件文创产品背后都有一个安庆文化故事”的理念,推出“新青年”系列书签、笔记本等实用文创产品。很快,振风塔冰箱贴、黄梅戏冰箱贴等爆款诞生。在她眼中,“新青年”既是文创名称,更代表敢于创新的精神,她希望打造让青年有感知、能带走的产品,用创意影响更多人。
2024年1月,在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统筹下,融合黄梅戏艺术、咖啡文化等元素的“再芬黄梅·小辞店文化艺术体验馆”开业。体验馆名称取自经典黄梅戏,旨在探索传统文化与青年消费喜好的契合点。
体验馆负责人金珉说,运营一年多,通过文创、书籍、文化妆造等元素,成功吸引青年关注传统文化。有大学生来上晚自习时,会询问黄梅戏演出信息。金珉深知,店员既是文化传播者,也是创业者,运营不能固步自封,要结合商业逻辑形成消费闭环,打磨精品,以应对更多客流和挑战,精准传递文化精髓。
“文化不是具象物品,将文化内核转化成消费产品,与青年消费场景‘兼容’,需要我们注入灵感,也需要消费者参与,寻找最优解。”金珉表示,韩再芬老师要求青年演员“内容为王,与时俱进”,这一理念也融入小店运营。小店以咖啡为线索,结合年轻人需求,输出传统文化。
2017年1月,百年老建筑安庆劝业场变身“前言后记”书店。2023年10月29日,书店升级开业,聚焦“全民阅读、产品展示、文化交流、学习教育”功能,打造“城市会客厅+生活新空间”文化地标。
书店主理人杨志宏对2024年6月9日的一场婚礼印象深刻。这对新人是书店常客,新娘是在外地工作的安庆人,休假回安庆必来书店,在此邂逅了新郎。得知他们想在书店办婚礼,书店协调婚庆公司促成这一好事。婚礼当天,书店提供礼品和茶饮服务,读者纷纷送上祝福,场面十分温馨。
“目前已举办两场婚礼,还有一场预约在今年5月。”这场婚礼给杨志宏带来启发。作为线下书店,“前言后记”一直在寻找年轻人兴趣点,丰富业态,引入饮食、艺术、音乐、手工等元素,提升市场认可度。
安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皖江文化、桐城派文化、黄梅戏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在此交融。皖江文化学者汪军指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年轻人的参与。“深厚文化底蕴赋予年轻人自信与创业机遇。同时,青春小店在文化的创造性利用和转化中,也面临缺乏流量、传播方式单一、配套设施少等困难和挑战。”
“文创与文化小店发展,需要青年走出舒适区,扩大朋友圈。比如,一些历史文化人物生于安庆,人生轨迹却涉及多地,文化传播和产品打造不能局限于传统和某一地域。”汪军认为,青年文化消费是未来第三产业的重点。官方和民间应形成传播合力,让青春小店产品“出圈”,形成规模效应。政府要完善配套设施,合理调配资源,确保小店服务跟得上、消费者留得住、文旅流量接得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1月17日 06版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