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具有“AI胜任力”的未来教师

2024-10-17 07:43 来源:文汇报

  ■记者 吴金娇

  随着人工智能(AI)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作业批改、简单答疑乃至制定个性化学习辅导方案如今均能通过机器实现。不少人由此发问:AI时代,教师是否到了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是将教育的未来交给AI,还是努力融入这一场深刻的变革,跟AI协同演化?这是一个重要性不亚于‘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昨天由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外大学校长学术交流会上,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的发言发人深省。

  与会中外教育专家一致认为:AI将会辅助教师,而不是替代教师。与此同时,教师的准入门槛,社会对教师素养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改革教师教育,培养一批具有“AI胜任力”的人才迫在眉睫。

  “2.0时代”的教师如何应对未来

  AI时代,科技发展风起云涌,但令不少校长感慨的是,高校培养的大量毕业生滞后于实际需求,驾驭AI的思维和能力尚不足。

  “为何一些科技公司的大咖、创业者未及大学毕业就离开校园?”会上,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举出一组实例: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Open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大疆创始人汪滔都曾从大学退学,如今均为业界翘楚。

  “这不得不让人反思,高校教育是否给具有拔尖创新潜质的学生提供了自由而充分的发展空间。”钱旭红进一步提问,“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培养的人才能满足社会需要吗?”

  在他看来,目前产业界已经进入4.0阶段,但如今,相当部分大学还在培养2.0阶段的人才。如果大学教育出的是2.0时代的老师,他们如何应对未来?要想培养出AI无法替代的人才,必须改变教育模式。

  在华东师范大学,一场以“超限”为关键词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然开始。当前,全校正在推行“数智跃升”计划,让学生学会驾驭AI工具,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

  如何引领AI时代教育教学新样态

  “培养具有‘AI胜任力’的教师,是当前教师教育改革最紧迫的任务,其中的关键是培养方案的改革。”袁雯谈到,过去教师教育的课程往往被诟病为内容陈旧、学时太长、欠缺实用价值。同时,过去一些师范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一直没有很好地回答一个问题:师范生和非师范生要学的课程到底有什么不同?

  “通常的答案是‘共同的通识课程与学科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教育实践’。但这样的后果是,师范生可能修了更多的课,却没有收获更好的通识素养和学科基础,教师教育课程与实践课程也效果不佳。”袁雯说,“AI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有可能对师范生的课程进行全面的更新,让师范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引领AI时代的教育教学新样态。”

  据悉,上海师范大学建立了《人工智能与教育》师范生通识课程,不仅面向师范生开放,还面对不熟悉学科教学论的教师进行教学。这种“师生同训”的方式旨在促进学科教学论的教师能将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和AI进行主动融合。

  如何为教师提供更多终身学习机会

  不少大学校长还谈到,未来教师应当愈发自觉地关注自身的专业化建设,关注“知识传递”之外的“知识生产”能力以及“讲授”之外的“探究”能力,成为终身学习者。

  “科技的发展既可以是教育进步的助推器,也能成为教育差距的放大器。毫无疑问,AI时代对教师素养的要求更高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顾问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特别强调,吸引更多优秀的人从教,提高薪资待遇只是手段之一,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认同感至关重要。“要让教师能够对职业发展有信心,一个关键点就在于为教师提供有效且持续的专业发展项目,为教师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

  在袁雯看来,AI时代,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已成为前所未有的重要课题。“终身学习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香港教育大学副校长方永豪也有同感。在他看来,未来教师不仅是机器教学的监督者和纠错者,也是学生心理问题的诊断者、师生情感的传递者、人机协同教学模式的协调者等。为此,教师必须保持学习,不断增长使用科技的智慧。香港教育大学从2016年起开设计算思维与编程教育,为数百名教师提供编码教育所需的必要课程。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支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