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六条”实施已满一年 并购重组成企业向新求质加速器

2025-10-19 09:11 来源:经济日报

2024年9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并购六条”),至今已满一年。在日前举办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披露重大资产重组230单,有力支持了上市公司产业整合。

“并购六条”直指并购重组领域的痛点与难点,通过简化流程、明晰标准、强化服务等,持续激发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市场活力,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支持科技创新、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资本市场注入新动能。

以沪市为例,一年来沪市并购重组活跃度明显提升,并购重组正成为上市公司转型突破、向新求质的“加速器”。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23日,沪市已新增首次披露重大资产并购重组交易111单,交易额超3007亿元,数量已接近2022年初至“并购六条”发布期间总和。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认为,并购数量日益增多的核心动力在于“并购六条”释放制度红利。监管包容度提升、审核效率优化,使并购从“政策约束”转向“市场驱动”,有利于打通产业整合通道,助力实体经济向新质生产力跃升。

记者注意到,上市公司并购路径日益多元化,包括收购未盈利资产、拟IPO企业转重组及海外并购等,一年来创新方案频出。上交所数据显示,“并购六条”实施以来,已有7单涉及收购未盈利标的,23单涉及收购拟IPO企业、10单涉及跨境并购。对此,田利辉认为,创新路径拓宽了资本流动渠道,并购模式的多元化可以满足差异化需求,优化风险分担机制,激发市场活力。这推动资本市场从“资金通道”向“价值创造平台”转型,实现资源的更高效配置,促进产业与资本深度融合。

新质生产力领域成并购热点,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等行业整合加速,并购案例超三成。例如,两大晶圆代工龙头企业中芯国际、华虹公司相继披露并购方案。同时,“并购六条”实施以来,沪市已有近30单并购方向指向转型,帮助企业从地产、纺织、传统化工等传统行业向高端技术装备、半导体先进制造业实现跃升。田利辉表示,新质生产力领域成为并购热点,这是政策导向与产业升级需求的共振。“并购六条”明确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企业通过并购实现技术突破与产业链整合,加速向高端制造跃迁。

在“并购六条”支持下,除传统现金收购、发行股份等方式外,定向可转债、并购贷款、并购基金等创新工具的使用,显著提高了并购重组交易灵活性,减轻了企业成本压力,降低了交易风险,促进交易达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沙叶舟表示,并购重组支付手段的选择对并购双方信心、并购效率,以及企业并购后财务表现高度关联。传统支付手段对收购企业的现金情况、中短期流动性要求较高,一次性投入资金成本大。多元化的并购重组支付方式最直接的影响是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和并购风险。中长期看,对于优化企业债务结构、并购后业绩承诺有积极作用,对于促进金融机构创新服务供给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指出,随着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的实施,我国正步入以资本市场为渠道进行大规模并购重组的新阶段,应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没有并购重组,就难以形成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所必需的经营规模和竞争优势。”宋志平说。

并购重组市场发展机遇十分广阔。沙叶舟认为,随着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并购有望从“政府基金+企业跟投”等模式的创新,到基于优化产业链、服务链、创新链、生态链的理念创新,再到数据资产并购等交易的场景创新。与此同时,并购重组业务对企业合规交易要求高,确保并购重组是否符合投资者利益,是企业治理的核心问题。一方面要防范信息泄露和操纵市场风险,另一方面要规避低质量并购,此外要构建科技企业并购中符合新质生产力特征的估值体系。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