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资金今年以来净流入金额创历史新高

2025-07-30 07:05 来源:中国证券报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持续大幅加仓港股市场,是港股市场今年以来最大的增量资金来源。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8400亿港元,创年度净流入额历史新高,超过2024年净流入的8078.69亿港元。

在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大幅流入的带动下,港股市场表现亮眼,截至7月29日收盘,恒生指数累计涨逾27%,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逾26%,恒生指数成分股中总市值超1万亿港元的股票均上涨,涨幅最大的小米集团-W累计涨逾60%,总市值最大的腾讯控股累计涨逾34%。

机构人士认为,南向资金全年累计流入或超万亿港元,下半年流入速度可能放缓。中期来看,政策发力驱动基本面修复,叠加资金面持续改善,港股有望进一步向上。

南向资金浮盈1.2万亿港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南向资金今年以来累计净流入8420.02亿港元,创年度净流入金额历史新高,为2024年同期的2倍多。其中,4月9日单日净流入355.86亿港元,创单日净流入纪录。在今年以来南向资金交易的135个交易日中,出现净流入的交易日有114个,占比超八成。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在港股交易占比持续提升。7月29日,南向资金成交额为1554.92亿港元,为当日港股市场成交额的近六成。

从南向资金持仓情况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南向资金持股数量达5256.06亿股,较2025年初增加598.21亿股;持仓市值超过5.6万亿港元,较2025年初增加2.03万亿港元。根据今年以来截至7月28日南向资金的净流入金额计算,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浮盈达1.2万亿港元。

行业方面,南向资金对金融、信息技术、可选消费行业持仓市值居前,分别达14517.43亿港元、11115.84亿港元、7175.67亿港元。此外,南向资金对医疗保健行业持仓市值超5300亿港元,对通讯服务行业持仓市值超4900亿港元。

个股方面,南向资金持仓腾讯控股超过5400亿港元,持仓建设银行、中国移动、小米集团-W、工商银行均超2000亿港元,持仓阿里巴巴-W、中国海洋石油、汇丰控股、美团-W、中芯国际、中国银行均超1100亿港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对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昊天国际建投、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增持数量居前,分别达67.84亿股、47.57亿股、40.41亿股、34.10亿股、23.01亿股。此外,大市值的阿里巴巴-W、美团-W、中芯国际、招商银行、中国移动、腾讯控股均获南向资金加仓,增持股数分别达6.43亿股、3.39亿股、6.15亿股、5.59亿股、3.09亿股、0.48亿股。

截至7月28日,近一个季度,南向资金加仓金融、医疗保健、可选消费行业金额居前,净买入金额分别为1128.71亿港元、461.75亿港元、265.48亿港元。此外,南向资金加仓工业行业超200亿港元。个股方面,近一个季度,美团-W、建设银行、中芯国际受到南向资金青睐,净买入金额居前,分别达358.72亿港元、302.72亿港元、60.52亿港元。

领涨全球主要市场

在南向资金持续流入的背景下,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亮眼。

截至7月29日收盘,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今年以来分别累计上涨27.24%、25.46%、26.33%,领涨全球主要市场。

行业板块方面看,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行业板块全线上涨,医疗保健业、原材料业、资讯科技业领涨市场,分别累计上涨85.37%、58.90%、37.37%,金融业累计上涨32.09%,综合企业、非必须性消费、工业、地产建筑业均累计涨逾21%,涨幅最小的能源业上涨4.89%。

个股方面,今年以来,恒生指数成分股中超八成股票上涨,中国生物制药累计涨逾130%,瀚森制药累计涨逾110%,石药集团、周大福、药明康德均累计涨逾100%,中国宏桥、药明生物均累计涨逾90%,京东健康、快手-W均累计涨逾70%,中芯国际、紫金矿业、小米集团-W、中国人寿均累计涨逾60%。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以来的港股市场中,创新药、科技、新消费、大金融等板块均有亮眼表现,传统的能源业、公用事业、电讯业、必须性消费等传统行业跑输恒生指数,结构性行情明显。恒生指数成分股中总市值超1万亿港元的股票今年以来全线上涨,平均涨幅达36.82%,总市值居前的腾讯控股、工商银行、阿里巴巴-W、建设银行、中国移动今年以来分别累计上涨34.26%、23.59%、48.94%、35.10%、16.17%,大市值股票批量大涨显著推动了港股市场上行。

在市场持续上涨之下,港股估值有所提升。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恒生指数滚动市盈率为10.49倍,相较年初的8.96倍有一定提升。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表示,港股在今年全球市场中表现居前的具体驱动因素:一是估值修复为主要贡献,盈利小幅上修;二是资金流向上,年初至今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在港股交易占比持续提升。

市场有望进一步向上

对于港股市场未来的增量资金,中金公司研究部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刘刚认为,南向资金方面,未来相对确定的南向资金增量约为2000亿-3000亿港元,全年累计流入或超万亿港元,下半年流入速度可能放缓。外资方面,期待欧美长线外资大幅回流并不现实,但大幅流出的空间也有限。回购上,下半年预计回购金额或与上半年基本持平,在1000亿港元左右。往后看,支撑港股资金面的长期宏观因素并未转向,资金充裕但优质资产有限的局面或延续。

对于港股市场,易峘表示,全球流动性宽松意味着大量资金有增配诉求,外溢至中国尤其是离岸市场的中国香港。经历了年初至今的估值修复后,港股市场估值变动并未偏离全球流动性可支持的水平。往后看,全球广义流动性可能依然充裕,依然看好港股市场机会,恒生科技修复空间或更大。

“中期来看,政策发力驱动基本面修复,叠加资金面持续改善,尤其是公募、保险等内资持续流入带来增量资金,具备稀缺性资产优势的港股有望进一步向上。”国泰海通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吴信坤表示。

“当前港股估值分位数处于历史中上水平。”中国银河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杨超表示,展望未来,预计港股市场总体震荡向上,且板块轮动仍然较快。

对于具体配置,杨超建议,关注以下板块:一是在海内外不确定性因素的扰动下,高股息标的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较为稳定的回报;二是政策利好增多或政策利好持续发酵的板块,例如稳定币概念股、创新药、AI产业链等;三是中报业绩表现超预期的板块。

易峘建议,优选景气改善+低估值行业。互联网方向,如电商、本地生活等细分板块估值较为合理;游戏板块景气度较高,估值或具有一定性价比;煤炭、水泥及周期品景气度或因政策提速而加速筑底;社会服务、纺织服装、航空机场等板块正处于估值不高+高景气度的阶段;港股新消费板块景气度仍高,但需关注在估值相对高位下的三季度解禁压力。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