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林倩
中国证监会日前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即科创板“1+6”政策),推出一揽子更具包容性、适应性的制度改革。多位券商人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创板新政的推出将对行业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券商投行业务将从“通道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变,未来投行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对行业认知水平和全周期服务能力,头部综合券商和长期深耕特定行业的中小券商最有可能抓住机遇。
从源头严控拟上市企业质量
科创板“1+6”政策的推出,一方面有望给券商投行带来增量业务,另一方面对券商投行的风控提出更高的要求。
“当下新行业、新技术层出不穷,企业业务呈现多样性、复杂性,相关财务处理也日趋复杂,常规核查手段可能受限。”申万宏源证券表示,针对企业的业务背景和特点,公司要求在立项时即制订相应的尽调计划,充分利用各种核查技术,发掘多种核查手段,确保相关事项得到充分的核查依据。
在尽职调查和质量把控方面,申万宏源证券表示,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相关投行业务指引,对于项目的筛选、立项、尽职调查、对外申报等均建立了相应的制度规范,从源头上把控拟上市企业的质量,当好资本市场“看门人”角色。
国金证券投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五套标准的推进使用显著提升了投行相关项目风险管理的复杂性。首先,项目筛选和尽职调查的风险会增加,投行评估这些未盈利企业的技术壁垒和商业化前景的难度增加;其次,由于企业缺乏盈利数据,传统估值方法可能不适用,对发行估值定价带来风险和挑战;最后,新政要求强化信息披露,尤其是技术风险和政策风险,信息披露难度增加带来合规和监管风险。
对此,其认为,在投行风险控制方面,应聚焦项目的“硬科技”属性,建立动态评估体系;防范财务与合规风险;强化信息披露与风险提示;严控利益冲突与利益输送等。
比拼行业认知水平和全周期服务能力
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交易所受理IPO企业达180家,已超越2024年全年。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科创板改革不断推进,券商投行竞争格局有望迎来变化,对行业认知水平和全周期服务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投行业务将从‘通道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变,未来竞争的核心在于对行业认知水平和全周期服务能力,券商的研究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在竞争中的重要性将显著提升,头部券商的优势将进一步强化。”申万宏源证券表示,未来,头部综合券商和长期深耕特定行业的中小券商最有可能抓住机遇。
自2019年开板以来,科创板一直承担改革措施“先行先试”的任务,陆续推出了多项影响深远的创新举措。国泰海通投资银行部TMT行业一部负责人张博文表示,这些改革措施对券商投行业务竞争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券商投行市场逐步呈现头部集中的格局。可以预计,未来随着政策利好进一步释放,券商投行业务的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上述国金证券投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科创板的一系列政策与实践,带来了投行业务竞争格局变化,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马太效应加剧。头部券商凭借更强的合规风控体系、项目储备和资本实力,可能进一步挤压中小券商的生存空间。投行业务模式将加速从通道型转向全链条服务,如放宽未盈利企业上市条件,要求券商通过直投子公司参与未盈利企业孵化;科创板再融资制度优化推动定增、可转债需求,并购重组规则放宽催生财务顾问业务增量。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