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乔宇
2024年,低空经济蓬勃发展。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市场潜力巨大,有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下一步,如何推动低空经济行稳致远?笔者认为,三项能力有待进一步锻造。
一是筑牢安全底线。无人机非法改装、非法飞行等存在安全风险。为了保障未来高密度、大规模的低空飞行安全有序,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已在全国多地推进,5G-A、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技术正在为低空经济保驾护航,为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低空经济涉及大量数据,存在数据泄露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数据保护技术,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防止数据泄漏和滥用。
二是加强打造应用场景的能力。产业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应用场景的深度与广度。低空经济前景广阔,但目前各方对于空域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尚不充分,这限制了低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另外,低空经济产业链的技术标准化程度较低,飞行器制造和运行标准不统一,也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带来困难,限制了下游应用场景的发展。
但可以欣喜地看到,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正日趋完善,为应用场景的进一步培育提供土壤,地方政府以及通信运营商等也在应用场景方面做了诸多有益探索。因此,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拓宽值得期待。
三是做好成本控制。当前,低空经济产业“降成本、增效益”仍有提升潜力。
市场各方正为之努力。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推动产品成本降低,低成本、高效率的飞行器联网方案不断涌现,高性能、低成本的低空智能联网技术正被积极研发;此外,中国移动等企业正通过建立统一的低空基础设施和共享机制,提升设施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
可以预见的是,低空经济将深刻影响并重塑相关行业生态。期待低空经济能够以安全和创新为双翼,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