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案助力破局“人鱼博弈”

2025-11-06 08:08 来源:科技日报

当前,在我国各大江河之上,一场看不见的博弈正在水坝深处悄然进行。博弈的一方,是依赖水力发电、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的人类社会;另一方,则是世代栖息于此、对水文节律有着苛刻要求的珍贵鱼类。

如何解决这道“保发电”还是“保生态”的两难选题?日前,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江河国际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围绕“贯彻国家‘江河战略’,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展开研讨。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表示修建大坝强调的是“兴利除害”——发电、防洪、供水、航运。而生存在河流内的生命,尤其是像中华鲟、刀鱼、鲥鱼等珍稀洄游鱼类的生存与繁衍是容易被忽略的隐性生态价值。

王浩形象地将这一矛盾概括为“人鱼博弈”。他解释,许多鱼类在漫长的进化中,形成了对自然水文节律的依赖。汛期的涨水过程给了它们产卵的信号,特定的水流速度、水温为鱼卵孵化提供了“温床”。而水库改变了河流的自然流量和流速,迫使鱼类在适应环境变化时消耗更多的能量,导致繁殖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同时,水库阻断了洄游性鱼类的迁徙路径,加剧了其种群的衰退甚至灭绝的风险。

“这就形成了一个零和博弈的困局:要最大化发电,就可能牺牲鱼类;若要完全模拟自然水文,又可能影响电网安全和经济效益。”王浩说。

面对困局,王浩院士及其团队提出通过生态调控,将“人鱼博弈”的零和游戏,转变为“人鱼和谐”的双赢局面。王浩指出,通过生态调控,人类可以在满足水资源利用需求的同时,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实质上,生态调度是在人类需求与鱼类生存需求之间寻求妥协、平衡利益,是人与鱼的博弈与共存的过程。

为此,王浩团队提出了基于三次博弈的生态调控技术。针对长江上游干流梯级枢纽,通过一次博弈最大程度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二次博弈保障鱼类生态弱者的生存权利,三次博弈最大化生态系统发展权益,构建了梯级水电站群联合生态调度方案,并开展了生态调度实践。

“实践显示,在长江干流应用中,相比于原有调度模式,6座梯级电站发电量提高3.1%,自然流趋近度提高10.3%,鱼类繁育期提高31%。”王浩说。

王浩表示,三次博弈理论将进一步深化探索生态优先与经济发展双重目标的平衡策略,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全新视角。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高度肯定了中国在江河保护与治理方面的成就和引领作用,并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继续通过政府间水文计划(IHP)加强与中国的水合作。他指出,面对气候变化、生态退化等全球性挑战,必须以系统性、包容性和可持续的方式加强流域治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主席菲利普·顾博维尔也表示,水是连接自然与社会的重要纽带,各国应在政策、工程与治理层面形成合力。他认为中国在水治理和政策创新上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全球提供了重要参考。他呼吁全球水利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共享知识、强化协作,共同推动水科学与工程的创新发展。(记者 付丽丽)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