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养旅居看银发经济

2025-04-17 08:00 来源:经济日报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背景下,康养旅居作为银发经济与健康产业的价值交汇点,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条重要赛道。作为一种融合健康、养老与旅游的新型消费模式,康养旅居正成为消费重要增长点。

  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9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0%。康养旅居消费超过2万亿元,占银发经济规模总量接近20%。康养旅居消费保持年度同比增速15%至20%,显著高于传统旅游行业。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通过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组建覆盖全国的旅居养老产业合作平台等行之有效的举措,着力破除制约银发旅游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相关政策已覆盖浙江丽水、云南昆明、海南博鳌等康养小镇,支持相应的产业融合、医养结合以及要素配套。通过整合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文化体验等多元功能的康养旅居,发展前景向好。

  从供给端来看,与康养旅居相关的新增企业数量增长较快,头部企业加速布局,市场活力显著释放。例如,依托世界遗产、5A级景区及中医药文化等独特优势,围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城市群和北方森林草原、西南生态文化等特色资源,我国形成了重要的康养旅居目的地,发展出一批以康养旅居为主要产品类型和品牌目标的企业,初步形成多种模式综合发展的格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建成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超过200家,江苏泰州医药城、贵州赤水河等康养示范基地成功运营,验证了康养旅居模式的可持续性和银发市场的消费潜力。

  从需求端来看,康养旅居产业正从单一消费场景向全链条商业生态升级,通过与老年教育、文娱活动深度融合,利用多元业态联动扩大商业变现,形成闭环,推动消费提质扩容。例如,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景区依托太极拳文化打造“太极+康养”模式,融合传统武术教学与康养旅居,每年吸引超万名老年人参与太极拳培训;江西省景德镇市古窑民俗博览区将非遗陶瓷技艺融入康养体验,通过手工制作产品定制、文化衍生品销售实现二次变现;云南省某酒店推出“文化疗愈+健康管理”套餐,形成“文化体验—身心疗养—健康消费”闭环,旅居疗养团队复购率超60%。

  未来,更好地发展康养旅居产业,还需进一步契合产业升级方向,满足多元化需求,构建全链条商业生态,充分释放康养旅居消费潜力。

  政策层面,加强政策系统性支持,规范监管。从保存和建设优质宜居国土空间视角,布局谋划国民康养旅居。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配套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康养项目建设。推动跨部门协作,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和监管体系,保障康养旅居产业规范有序发展。尽快出台康养旅居市场规范,完善旅游产业法治建设,有效维护康养旅居市场秩序。

  产业层面,推动业态创新与特色化发展。做好银发市场精准定位与康养产品差异化开发,细分银发市场、亚健康群体及品质生活追求者的需求。依托自然资源禀赋与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差异化康养产品体系。推动“康养+旅游+教育+医疗”多业态融合,形成“内容—场景—服务—衍生”的闭环商业模式,提升产业链附加值。

  服务层面,推进标准化与智慧化建设。针对康养旅居显著适老性特点,完善服务配套与标准化运营,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全方位覆盖住宿、餐饮、医疗、文娱等环节,确保服务流程规范化。引入智慧康养技术,建设智能健康监测平台、线上预约系统等,提升服务效率与精准度。加强无障碍设施改造,优化服务细节,大幅度增强游客体验感与安全感。

  协作层面,构建全域联动协同发展格局。总结提升已有经验,进一步强化政策统筹与科学规划,做好资源整合与全域协同,构建跨区域康养旅居服务体系,破解制度壁垒。打破地域限制,推动康养旅居目的地与周边景区、交通枢纽、医疗机构联动,精准打造跨区域康养旅居线路,积极拓展银发经济空间。(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邵念荣)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刘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