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假期,吉林省长春市“这有山”内游客络绎不绝。“这有山”是处于长春城市核心区域,集吃、喝、玩、乐、住于一体的文旅商业综合体。这座建在商场里的“山”,注重将文旅项目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已成为长春最火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正在加速迭代升级,商旅文体健加快融合,数字化、沉浸式、互动式消费场景受到青睐,像“这有山”这样的新消费场景不断涌现。春节假期,重庆除夕夜“两江四岸”设置夜景灯饰,推出春晚分会场景点IP、吉祥物快闪及打卡活动。江西举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直播间活动,创新非遗产品消费场景。浙江嘉兴乌镇景区引入人形机器人,游客纷纷与机器人“握手”、合影留念,感受科技年味。
贴合消费者需求的新场景、新模式才能更好激发消费潜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网络销售、即时零售等消费新业态不断发力,2024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5%,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需求正在通过线上消费得到满足,作为传统消费主要场景的线下消费将面临更多挑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收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重点工作之首。如何让消费者“出来逛”变成“常来逛”,如何丰富消费场景供给,是线下实体店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应当牢牢把握我国消费呈现出的一系列新趋势,以数字智能技术推动消费产业链加速重构,场景化消费促进商旅文体多业态深度融合。
优化消费结构,提升消费层次。服务消费是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向。创新服务消费场景,要围绕贴近百姓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领域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加快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健全城乡服务消费网络,丰富农村生活服务供给,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和消费能级。
借助数字智能技术,推动消费产业链重构。数字智能技术是推动消费产业链重构的重要力量。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洞察消费者需求,实现个性化推荐和精准营销;同时,数字智能技术还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效率。例如,利用智能机器人进行物流配送、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等,都可以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消费体验。
促进场景化消费,推动商旅文体深度融合。场景化消费是提升消费体验的重要手段。通过创新消费场景,如打造主题化、吸引力强的消费场景,可以吸引大量的消费者,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促进商旅文体等多业态的深度融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经济生态系统。例如,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活动中,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或者将体育元素与商业活动相结合,举办各种体育赛事和健身活动,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消费市场正呈现一系列新的趋势,这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牢牢把握这些新趋势,并借助数字智能技术的力量,加速消费产业链的重构,促进商旅文体等多业态的深度融合,是激发市场活力、提升消费层级的关键路径。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消费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