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不法中介经营贷陷阱

2025-11-21 07:17 来源:经济日报

□ 郭子源

临近年底,又有不法中介盯上了经营贷款这块“肥肉”,声称自己可以牵线、代办相关业务并快速放款,但要收取一定的中介费用。针对此类行为,近日多家商业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未与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开展个人经营贷款业务的营销合作,借款人如有需求,可直接通过银行线下网点、手机银行APP等正规渠道办理。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经营贷款通常被列入普惠金融考核范畴,是一种用于支持个体经营者合法合规经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资金流动性的贷款品种。今年8月,为了降低服务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多部门联合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单户最高可享受贴息1万元。贴息对象涵盖8类经营主体,涉及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主要消费服务领域。

然而,由于金融市场天然存在较为突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借款人与银行之间的信息差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不法中介钻了借款人不了解信贷业务流程的空子,诱导借款人通过该中介办理业务,并谎称收取服务费是“行规”;有些不法中介专门向个人征信存在一定瑕疵的借款人下手,利用他们着急借钱但又怕借不到钱的心理,设置高额收费陷阱;有些不法中介则“帮助”借款人骗取、套取经营贷款,然后将其挪用至其他领域,如股市等。

借款人不论落入哪种陷阱,都将付出高昂代价。一方面,借款人如果从银行正规渠道申请贷款,除了合同明确约定的贷款利息,无需支付任何费用,所谓的贷款服务费、贷款手续费、委托代办费等,通常都是不法中介骗取不法收益的幌子;另一方面,借款人如果默许不法中介为其伪造流水、包装空壳公司,并通过这些手段获得向银行申请经营贷的资格,就涉嫌骗取银行贷款,很可能会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此外,借款人如果将经营贷款违规挪用至其他领域,一经发现将承担违约责任,不仅可能被银行要求提前还贷,还可能影响个人征信,赔了夫人又折兵。

因此,借款人要时刻绷紧风险防范这根弦,提高风险识别能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谨防落入陷阱。首先,借款人如果确实有资金需求,一定要通过正规金融渠道办理相关业务,切莫因为怕麻烦、懒得跑,就贸然将自己的个人信息交给中介机构代办。其次,申请贷款时,借款人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如果有人诱导你伪造申请材料,应立刻拒绝,始终确保申请材料的真实有效性。再次,签署合同时,借款人要认真阅读相关条款,重点关注利率、费用、权利义务、风险提示等重要内容,尤其要留意是否存在“借贷搭售”“捆绑销售”等行为。根据金融管理部门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将存款、理财、保险、基金、贵金属、信用卡等任何与贷款无关的金融业务作为客户办理贷款的前提条件。最后,获得贷款资金后,借款人要按照约定用途使用贷款,不可随意挪用。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