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期基金成清盘主力 流动性风险不可不防

2025-11-19 07:18 来源:中国证券报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产品(不包含资产管理计划)清盘数量已接近200只。值得注意的是,定期开放及持有期类基金成为清盘主力,占清盘基金总数高达四成以上,涉及FOF、“固收+”基金、纯债基金以及主动权益基金等多种类型。并且,三季度持有期基金份额总数也出现了缩水的迹象,主动权益类、纯债类持有期基金份额缩水更加明显。

持有期基金的设计初衷主要是希望通过限制赎回,减少投资者追涨杀跌带来的摩擦成本。业内机构认为,由于市面上大部分的偏股型持有期基金密集发行于此前的市场相对高点阶段,持有期基金的投资者不仅牺牲了流动性,也没有换来“相对好”的收益,投资体验也不可能很好。因此,投资持有期基金不仅需要明确流动性风险,还要综合评估基金管理人能力以及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

持有期基金密集清盘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8日,今年以来已有近200只公募基金清盘,相比去年同期数量有所下降。

随着近年来国内指数投资迅速发展,主动权益基金的生存空间持续受到挤压,这种趋势在清盘的基金产品中有明显的体现。在今年以来清盘的近200只基金中,主动权益基金(包括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普通股票型、平衡混合型基金)合计数量超过70只,占比接近四成。

其中,量化基金以及新能源、先进制造、医药、消费等昔日热门行业主题基金密集现身。例如,今年清盘的南方碳中和、华宝专精特新、华宝高端装备、鹏扬消费行业、申万菱信碳中和智选、申万菱信专精特新主题、安信新能源主题、富安达先进制造、富荣医药健康、万家新能源主题、宝盈新能源产业、金鹰品质消费等一批行业主题基金,均为2022年成立的发起式产品,由于三年后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定期开放及持有期类基金成为清盘队伍的主力军,占今年以来清盘基金总数的四成以上。其中,清盘的30余只FOF产品均为定开或持有期类产品;遭遇清盘的固收类产品(包括纯债基金以及“固收+”基金)不乏从30天、60天、90天,到5个月、6个月、一年,甚至18个月、两年、30个月等多种期限的定开或持有期产品。

此外,被清盘的主动权益基金中同样有多只定开或持有期类产品,包括国泰海通科技创新精选三个月持有、国泰智享科技1个月滚动、长盛先进制造六个月持有、兴华消费精选6个月持有等行业主题基金以及景顺长城产业臻选一年持有、鹏华精选回报三年定期开放、国泰金福三个月定开、东方红鼎元3个月定开等全市场选股基金。

三季度持有期基金份额缩水

除了已清盘的产品之外,四季度以来,多只定开以及持有期类基金陆续拉响警报。

11月以来,富国基金、中欧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华商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鹏扬基金旗下均有持有期类FOF产品宣布基金规模持续低于5000万元,另有多只6个月、一年等持有期的“固收+”基金近期也宣布基金规模持续低于5000万元,面临清盘风险。

今年三季度,持有期基金份额已经开始缩水。Wind数据显示,设有最短持有期的公募产品三季度基金份额总数减少近800亿份。

其中,偏股混合型持有期基金份额减少超600亿份,易方达品质动能三年持有减少超50亿份,富国兴远优选12个月持有、汇添富数字经济引领发展三年持有、摩根远见两年持有期、景顺长城成长龙头一年持有、兴业兴睿两年持有等三季度均减少15亿份以上。另外,纯债型基金、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合计减少超500亿份,汇添富稳鼎120天滚动持有减少超40亿份,国泰海通稳健悦享90天持有也减少30亿份以上。

同时,三季度仅有“固收+”、FOF等类别的持有期基金份额保持增长,例如二级债基睿远稳益增强30天持有增长超130亿份,混合型FOF富国盈和臻选3个月持有增长超80亿份,广发智荟多元配置六个月持有、中欧盈选稳健6个月持有两只FOF产品均增长超40亿份,一级债基中欧稳鑫180天持有、汇添富稳惠6个月持有、易方达安泽180天持有均新增超35亿份。

“牺牲流动性”应慎重考虑

相比开放式基金,持有期基金在买入持有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赎回,相当于牺牲了部分流动性,通过减少频繁申赎、尽量长期持有来获取更好的收益。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认为,设计持有期基金的初衷主要是希望通过赎回的限制,帮投资者“管住手”,减少追涨杀跌带来的摩擦成本,让到手的收益更贴近基金的实际收益。但由于市面上大部分的偏股型持有期基金密集发行于此前的市场相对高点阶段,在此期间,持有期基金的投资者不仅牺牲了流动性,也没有换来至少“相对好”的收益,即便投资者自己的摩擦成本再小,投资体验也不可能会好。

因此,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提示,投资持有期基金需要明确:一方面是流动性的问题,在持有期的设置下,基金申购可以随时发生,但却无法随时赎回,导致只限制“杀跌”、不限制追涨,赎回受限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资者的流动性风险,如果投资者希望有一定的操作灵活度,那么开放式基金可能是更好选择。

另一方面,尽管持有期基金从设计机制上保证投资者降低交易频率,减少交易摩擦对实际投资者收益的影响,但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提示,持有期基金并不能保证最终的投资收益,最终的投资收益仍然受市场环境、基金策略、基金经理投资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申购前需综合评估包括投研团队经验、投资流程、历史业绩、费率在内的基本面情况。同时,公募机构需要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专业性,在产品发行端不要“追涨杀跌”,控制好顺势扩张规模的冲动。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