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租公司撕下“类信贷”标签:做设备买手、运营专家

2025-09-16 07:1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在船舶调度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绿色小点代表着所有运行的船舶,带有编号的橙色小点是我们自家的船舶,这里还有风场、海浪、洋流、气压等数据,利用物联网技术,我们可对船舶运营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北京一家金租公司时,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积极向直租、经营性租赁模式转型,在船舶、飞机、户用光伏等领域做出了特色。

这是近两年金租行业转型发展的缩影。记者调研了解到,在监管部门倡导下,金租公司普遍主动收缩回租业务,转而大力投入直租业务。有银行系金租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回租是企业将自有设备出售给金租公司来获取资金,再以租赁形式租回使用,聚焦盘活存量资产,“类信贷”特征明显;而直租聚焦解决企业新设备采购需求,更贴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导向,这两年增长迅速。“简单来说,直租就是我们帮企业买设备,企业再分期还钱给我们。”上述银行系金租公司人士说。

同时,经营性租赁越来越被行业重视,租赁物管理运营能力得到加强,金租行业越来越与产业相结合,扎根产业。不过,业内人士也透露,直租业务流程比较繁琐,经营性租赁需要深度融入产业,金租公司需全方位提升能力,面对业务转型中出现的挑战。

下场买设备 回归“融物”初心

“以往,金租公司做政府平台业务比较多,业务同质化严重,普遍存在‘类信贷’思维,传统的售后回租业务占比很高。这两年,特别是金租8号文出台后,行业扎堆转型显现,努力提高直租业务占比,在绿色租赁、飞机、船舶、车辆等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位股份行系金租公司人士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说,金租8号文,即2023年10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促进金融租赁公司规范经营和合规管理的通知》。《通知》明确,加强新增业务中售后回租业务的限额管理。2024年新增业务中售后回租业务占比相比2023年前三季度要下降15个百分点,力争在2026年实现年度新增直租业务占比不低于50%的目标。

一方面是监管要求推动,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行,让企业从银行获取信贷资金的成本变得更低,金租公司的传统利差盈利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这也倒逼金租公司走差异化道路,向真租赁、真融物的本源回归。

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行业直租业务加速布局。金租公司加强产业研究,不断探索和深化设备租赁的细分领域,打造特色化的直租产品和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截至2024年末,直租资产余额6405.38亿元,同比增长52.73%;当年直租投放3522.98亿元,同比增长25.16%。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直租业务的增长仍在“高速路”上。在直租模式下,金租公司真正参与到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全过程中,实现了金融资本与产业设备的直接结合,避免了资金空转。

当租赁资产的运营人

在前述北京某金租公司,记者还看到多艘船舶模型陈列在办公区域。“这些都是我们运营的船舶,借助物联网技术,公司实现了对数万座光伏电站租赁物和船舶运营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在经营性租赁业务方面,公司近年来不断投入、持续深耕。”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船舶租赁是行业内经营性租赁业务覆盖比较广的领域。此外,飞机、高端医疗设备、新能源领域的风电光伏设备租赁,都属于经营性租赁的“核心圈”。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经营性租赁是与融资性租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经营性租赁体现“融物”本源,强化租赁物管理,避免变相放贷,将金融工具嵌入实体经营场景,符合监管部门对金租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同时,降低了融资性租赁中的一些信用风险。

“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的区别在于设备是在我们的表内,还是在客户的表内。”一位国有大行系金租公司人士说。在经营性租赁业务中,金租公司资产所有权不发生转移,金租公司承担资产维护、残值管理等责任,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均属于金租公司,资产使用权则让渡给企业。

对于企业来说,由于经营性租赁是“表外融资”,不进资产负债表,企业可借此实现轻资产运营,以租代购,减少固定资产投入,将资金集中于核心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等方面,优化杠杆率和其他财务指标。据记者调研,从市场需求侧来看,企业对经营性租赁的需求近年来也有所增加。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经营性租赁的典型业务模式主要包括设备全周期管理、产业场景定制、轻资产运营等。经营性租赁得到了深度技术赋能,比如金租公司将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应用于设备状态监控与残值评估,降低了资产运营的风险。此外,金租公司还可通过提供设备维护、技术升级等附加服务,形成“租赁+运营”的综合解决方案。该业务模式可让金租公司深度嵌入产业链,使其真正成为产业生态的一部分。

全方位提高专业能力

受访人士表示,直租业务流程比较繁琐,涉及租赁物的选择、评估、管理、处置等多个环节,经营性租赁需要深度融入产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在以此为重心推动业务转型的过程中,金租公司特别是中小金租公司,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25)》提出,金租公司应当积极探索支持与大型设备、大飞机、新能源船舶、首台(套)设备、重大技术装备、集成电路设备等设备类资产制造和使用相适配的业务模式,提升行业服务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能力和水平。

“从行业实践看,头部金租公司已率先启动转型进程,在航空、航运、绿色能源等领域形成了专业能力,而中小金租公司则面临较大的转型压力。”前述股份行系金租公司人士说。

跳出“类信贷”回租业务的舒适圈,向设备买手、运营专家转型,对于金租公司来说,并非易事,涉及展业模式、风控、人才、资金实力等全方位的重构。

业内人士认为,金租公司应健全以租赁物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构建专业化风控体系,通过科技赋能全方位提升租赁物管理能力。

直租和经营性租赁对金租公司的资金实力要求较高,而目前行业开展业务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银行同业借款。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金租公司需推动融资结构多元化,如发行金融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降低资金成本、缓解期限错配、提高资产周转率。

此外,适应转型需求的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也是不少金租公司发展的瓶颈。未来,金租公司还需大力培养租赁、法律、产业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覆盖行业研究、设备评估、技术分析、资产管理等,提升直租和经营性租赁业务的发展能力。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