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该《办法》自今年8月1日起施行。《办法》规定,从业机构开展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的,应当根据《办法》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客户单笔或者日累计金额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从业机构应当勤勉尽责,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根据客户特征和交易活动的性质、洗钱风险状况,开展客户尽职调查。
那么,监管为何对贵金属和宝石交易出手?为何设置现金10万元限制?个人买金超10万元受影响吗?
“交易隐蔽性强、价值评估复杂是贵金属和宝石行业特点,这使得该行业非常契合想洗钱的机构操作。将其纳入监管可填补这类业务的监管空白,进一步补上可能存在的反洗钱漏洞,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市场秩序。”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称,不法分子常利用贵金属易携带、价值高等特性,通过现金大量购买贵金属,之后再转卖变现,以此实现非法资金的洗白与转移。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介绍,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明确将贵金属/宝石交易商列为特定非金融机构,要求履行反洗钱义务。我国在2019年FATF第四轮评估中被指出该领域监管不足,需补齐制度短板,通过今年第五轮评估。今年1月1日生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也明确将“从事规定金额以上贵金属、宝石现货交易的交易商”列为特定非金融机构,需履行反洗钱义务。
在业内人士看来,10万元的现金标准既平衡了监管效能与成本,也符合国际惯例标准。“《办法》聚焦大额现金交易,通过行业自律与分级管理,平衡监管效能与成本,既是响应国际标准、落实国内法律的必然要求,更是维护金融安全的必要之举。”董希淼认为,下一步应持续关注中小商户落实执行与跨境监管协作,以应对不断演变的洗钱和恐怖融资手法,确保《办法》的有效实施。
《办法》发布后,“现金买黄金珠宝超10万元需上报”的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不少网友担心:是否以后普通消费者会被限制购买黄金?对此,王蓬博表示,消费者日常去正规金店等场所,通过刷卡、移动支付等非现金方式购买贵金属或宝石制品,即便金额远超10万元,也不受该新规直接约束。只有在消费者使用现金交易且达到规定金额时,商家作为机构才需按要求操作。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分析,《办法》中相关要求主要是为了防范洗钱、逃税、恐怖融资等违法活动,落实反洗钱监管体系,通过追踪资金流向维护金融秩序与经济安全。对普通百姓而言,只要资金来源合法且通过正规渠道交易,按规配合信息上报,正常投资收藏不会受实质影响,反而有助于增强风险意识,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当前,洗钱犯罪手段日益隐蔽复杂,传统监管模式已难以应对。不断出台的相关行业规定也凸显出监管部门打击洗钱违法活动、维护金融安全稳定的决心。”王蓬博认为,从业机构反洗钱将呈现更严格的合规要求,需投入更多资源建立健全反洗钱内控制度。同时,也应该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数据共享和信息沟通,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交易监测和可疑交易识别的准确性与效率。(记者 勾明扬)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