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2025-01-22 07:20 来源:经济日报

  推动科技型企业“知产”变“资产”,健全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是关键。近日,金融管理部门先后召开2025年工作会议,明确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信贷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谱系,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企业通过债券、股权等市场融资,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等。

  运用好货币政策工具

  如何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备受市场关注。2024年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设立了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其中,1000亿元额度专门用于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贷款。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申请,参考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的备选企业名单和项目清单,按照风险自担的原则,自主决策是否发放贷款及发放贷款条件。金融机构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人民银行对贷款台账进行审核,对于在备选企业名单或项目清单内符合要求的贷款,按照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

  “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首贷户,以及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24年12月末,银行营销对接项目达22000个,已签订贷款合同、等待企业随时提款金额达到8389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于1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拥有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华工法利莱切焊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工法利莱”)生产的装备可精准切割30厘米至40厘米厚的钢板,目前主要用于高端船舶制造领域。

  “我们了解到,华工法利莱正在推进相关项目,用于船舶大型构件的激光先进制造装备系统研发及产业化,于是,我们第一时间向企业介绍了国家支持政策、国开行的专项贷款产品,协助企业向行业主管部门申报、纳入项目清单,目前已实现1.05亿元的专项贷款发放。”国家开发银行湖北分行客户经理陈玎玎说。

  “下一步,人民银行还将进一步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制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指导意见,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细化政策举措,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于1月1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具体来看,一是强化正向激励,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信贷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加强与财政政策配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资源投入、优化信贷结构;二是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谱系,提升风险评估能力和金融服务技术水平;三是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企业通过债券、股权等市场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丰富接力式金融服务

  近年来,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模式更加丰富,银行信贷、科创类债券、股权融资市场、科技保险快速发展。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我国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3%。

  “在科技型企业的初创期,你要看它的团队以及领军人物,而不是看它的财务报表,通常我们为企业发放信用贷款,等企业有了一定的成长性,要看它的未来成长趋势,不能看过去,通常我们采用债权加股权服务模式。”南京银行副行长周文凯近日在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办的“2025浦江金融与发展论坛”上表示。

  “从理论上讲,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高不确定性和长周期的特点,而商业银行通常偏好低风险、稳定回报的项目,同时受制于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需要,融资期限也偏向中短期。”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说,科技型企业,特别是企业在初创期往往缺乏历史财务数据和稳定市场表现,业务模式和市场环境变化快,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难以适用,这种不确定性使得金融机构在风险评估与管理过程中面临较大挑战。

  由此可见,破解风险错配与期限错配难题是银行业科技金融创新与发展的关键。作为探索与尝试,2016年起,我国开展“投贷联动”试点,通过相关制度安排,将银行信贷与股权投资相结合,由后者的投资收益抵补前者的信贷风险损失。但从实践看,银行信贷的风险控制逻辑与股权投资的风险投资逻辑并不匹配,相关工作仍存堵点。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近日发布的《银行业科技金融创新与发展报告》提出,关于“投贷联动”,由于金融领域的分业监管要求、对资本充足率的限制以及基于资产质量的考核,银行机构参与股权投资面临着高风险、高资本占用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监管考核等配套要求。例如,随着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的建设推进,“贷款+认股权登记”业务模式已成为银行开展“投贷联动”的一种创新做法,但是,银行获得并登记企业发行的认股权证后,针对相关持有期间、溢价转让、持有到期转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监管要求、会计制度规定、资本计量要求仍有待进一步细化明确。

  搭建科技金融生态圈

  除了完善监管考核等配套要求,丰富接力式金融服务还有一个着力点——搭建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圈。“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应围绕科技型企业的全方位需求,整合金融机构、政府部门、资本市场、科技园区、行业协会等多方资源,形成协同发展、资源共享的服务体系。”曾刚说。

  “国开行北京分行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中关村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关村科技担保’)协同发力,探索符合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的合作模式。”国开行北京分行科技金融处副处长常江表示,中关村管委会结合中关村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择优推荐科技型、先进制造业优质企业,国开行北京分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独立评审、自主决策,为企业提供中长期信贷资金支持,中关村科技担保为企业提供信用支持。

  北京新雷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雷能”)主营电力电子产品,其研发经费长期在营业收入中占比17%左右,因此,在业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的融资需求也较大。“通过中关村管委会,国开行北京分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对接企业,联合中关村科技担保提供支持,2024年以来,向新雷能发放中长期研发贷款1.2亿元。”常江说,该合作模式将政府部门的组织信息优势与国开行的资金优势、政策性担保公司的风险分担能力等优势结合起来,有效识别、支持了一批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现代服务业领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自2020年以来,国开行北京分行通过与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科技担保的三方合作机制,已为新雷能、凯普林光电等44家企业提供支持。”常江说,通过构建市场化机制,缓解了科技型企业的信用结构搭建难题,在支持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防控了风险。

  搭建科技金融生态圈有哪些重点方向?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近日发布的《银行业科技金融创新与发展报告》提出,一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多方协同,整合分散的资源,提升科技金融服务的效率和精准度;二是降低信息不对称,通过信息共享机制,缓解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三是分散风险,通过政府、金融机构、资本市场的风险分担机制,降低科技金融业务的整体风险;四是促进科技创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科技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