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工智能(AI)热度再起。半导体、人形机器人、AI眼镜、智谱AI、抖音豆包等概念板块纷纷走强,科技股被很多投资者视为A股市场“顶梁柱”。
随着AI大模型全面进入消费领域,AI商业化成功的逻辑正在逐步兑现。多位公、私募基金人士称,AI技术全面渗透是大势所趋,相关商业化模式的落地,将对消费电子等领域带来深远影响,也将激发市场对相关产业的投资热情。
AI全面进入消费领域
近日,新一届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5)落下帷幕,AI赋能的科技产品在本届展会上争奇斗艳。本次参展产品更多将AI技术融入原有智能硬件,从汽车和智能手机到家用电器和数字健康产品,甚至包括一些小众的AI驱动产品。
新发布的AI智能硬件大致分为AI眼镜、AI玩具、AI耳机、AI戒指、AI挂件等,AI眼镜和AI玩具成为各类厂商竞争的主战场。与此同时,和AI技术密切相关的人形机器人也在展会上大放异彩。
“随着AI商业化成功的逻辑逐步兑现,AI正在重塑B端和C端多个应用场景,AI应用落地最快的预计是相关垂直领域和细分场景。”工银瑞信基金表示,AI眼镜因为具有便于视觉和语音交互、出货量大、可拓展性强、应用场景广泛等优点,有机会成为“现象级”可穿戴产品。目前AI眼镜厂商都在提升摄影和显示功能,同时通过内置大模型配备了基础实时翻译、导航等交互功能,但更复杂的功能受限于电源和芯片能力,暂未集成在AI眼镜中。
明世伙伴基金表示,AI与硬件的结合是大势所趋,随着AI技术逐步成熟,消费电子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将大幅提升,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这将推动相关产品销售增长,尤其是在AI眼镜、AI玩具、AI音箱等新兴领域,未来消费级的机器人产品也值得期待。
明泽投资创始人、董事长马科伟认为,CES展示了AI技术在消费电子各个领域的最新成果,上半年随着“AI+”消费电子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新品推出,有望进一步带动市场对“AI+”产业的投资热情。预计AI将很快迎来应用落地的关键时刻,市场对AI产业链的投资,预计会逐渐从算力端转向应用端。
人形机器人量产可期
人形机器人也在CES展会上大放异彩。近两年来,人形机器人板块的行情逐渐深入。工银瑞信基金表示,该板块2023年超额收益基本来自于事件催化以及市场对技术方案更改、各个零部件环节的认知加深。2024年市场则更关注特斯拉机器人量产以及供应链的确定性,随着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人形机器人主题持续活跃,并出现了国产机器人的新热点,市场预期国内厂商量产或直追特斯拉产业链,有望打开市场空间的天花板。近期机器人板块持续上涨,说明行业发展的确定性得到了资金认可。工银瑞信基金认为,根据以往规律,量产上修带来的往往是中长期机会,叠加前期机器人板块调整幅度较大,新一轮行情或维持较长时间。
马科伟也表示,人形机器人行业当前迎来重要投资窗口,叠加特斯拉预计2025年一季度进行产品更新,行业有望迎来进一步催化因素。从产业趋势看,国内外入局者明显增多,国内一线厂商纷纷宣布投资建设机器人核心部件生产基地,推动人形机器人从样品走向量产,可关注受益于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国内零部件厂商、特斯拉环节及产业链相关事件催化。
IC设计领域向好
近期,越来越多的资金关注到了IC设计这一细分领域。信达澳亚基金称:“站在当前时点,数码消费补贴刺激、端侧AI新品的推动等因素的加持,有望推动未来IC设计领域迎来逐级向好的局面”。
过去几年,国内的IC设计公司经历了较大变化。2022年-2023年,芯片价格不断下降,随之而来的是IC设计公司业绩的下滑,一些公司开始亏损,二级市场相关个股也出现了比较大的调整。
信达澳亚基金经理齐兴方表示,2024年第一、二季度,部分IC设计公司出现了经营改善和业绩修复,资产负债表得到了修复。通过产业调研,发现当前芯片竞争的价格战逐渐告一段落,预计未来IC设计领域下行的概率相对较小。
在马科伟看来,IC设计领域向好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AI技术发展和应用为IC设计带来机遇,尤其是AI眼镜、AI玩具、机器人等,驱动IC设计产品创新升级和需求增长;其次,IC设计国产化率较低,加上我国政策支持,投资逻辑进一步强化;第三,IC设计领域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持续修复,2025年业绩有望维持增长势头。
汇丰晋信创新先锋基金的基金经理周宗舟表示,算力板块内部的部分细分环节值得布局,一是推理或应用需求,在各行业AI应用逐渐落地的背景下,算力投入的内部结构也会随之变化,推理需求和端侧AI的比重会持续提升;二是新技术方向,随着AI算力需求持续增长,算力相关的资本开支不断加大,可以看到以云厂商为代表的头部客户已经逐步感受到投资压力,因此持续降低单位算力成本迫在眉睫,对于未来能够显著提高速率、降低功耗、降低成本的新技术方向会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