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中性策略“月考”不佳 亟须寻找新定位

2024-10-28 07:17 来源:中国证券报

  9月下旬,随着A股市场出现快速上扬,四大股指期货也大幅上涨,基差出现久违的大幅升水情况。部分量化私募机构此前实施的中性策略以股指期货为对冲工具,即买入一篮子股票并卖出股指期货,通过构建多空头寸来对冲市场风险。由于股指期货快速上涨,空头头寸出现大幅亏损,需要通过补充现金流或卖出股票来补充保证金并维持仓位,进而对产品净值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此期间,不少量化私募中性策略产品遭遇大幅回撤。有量化私募在运作说明中表示:“由于全市场中性策略管理人对冲履保现金不足,期货经纪商被迫强平,导致股指期货大涨,基差扩大。”

  “从统计学规律来看,后期基差会回归稳定。”有百亿级私募管理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与此同时,不少私募管理人表示,股指未来仍有较高概率出现大幅波动,量化中性策略面临进一步考验。有私募人士坦言:“当前对于私募管理人的投资能力是一种考验,量化中性产品正处于‘建造分水岭’状态,已经结束了‘闭眼赚钱’的时代。”

  阿尔法难做

  “近期投资者做多情绪高涨,多头资金快速进场,导致股指期货相关指数大幅上涨,股指期货升水幅度加大。”北京一位量化私募管理人表示。

  “随着A股市场逐渐趋于有效,超额收益获取的难度在加大。”倍漾量化创始人冯霁博士表示。阿尔法难做,这是市场当前的共识。股票多头上涨趋势迅猛,对冲端的期指工具操作难度与市场风险收益的不对等,使得相关策略存在的必要性遭到质疑。

  “第一,市场金融应当做到多样化,对冲产品是一个健康市场的重要组成策略;第二,中性产品的资产配置需求一定存在,从需求来说是刚需。”冯霁称,作为一种相对多头产品波动率较低的资管产品,中性策略产品更多被投资者当作平抑波动的配置工具。

  冯霁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此类配置需求目前依然存在。当前,固收与“固收+”的产品收益率普遍下行,稍微拉长中性策略产品的存续时间可以看到,其年化收益水平以及大部分的月份胜率很高,今年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长尾小样本年份。“如果相信统计规律的话,后期基差还是会回归稳定。以倍漾量化为例,在近期充沛的流动性下,我们的中性策略产品的超额收益表现优异。”冯霁说。

  多位量化私募管理人也表示,因为基差造成的产品净值回撤并不代表中性策略已经失效。

  “押风格”不可取

  “中性策略是适应中国A股市场环境特点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对冲策略。”冯霁称,当前中性策略被市场认为“鸡肋”的原因,除了基差升水导致产品净值回撤,还有部分管理人试图通过多头端“押风格”,获取超额收益,这类超额收益等同赚阿尔法加风险收益的钱。

  “最近几年,不同管理人的中性策略产品收益水平逐步分化。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如果持仓组合的风控做得严,不通过风险收益还能获得超额部分,是投资者选择管理人的重要考察因素。当前市场上私募管理人能力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在A股市场逐渐趋于有效的过程中,获取超额收益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私募管理人的竞争,也逐渐从早期的只要有策略就能挣钱,进化到了技术方法论、人才团队、算力和算法的比拼。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内的广泛应用,更加剧了这类竞争。”冯霁称。

  也有私募管理人表示,上半年,一些中性策略产品的股票多头端靠押中红利资产赚了不少钱,但使得中性产品本质上丧失了“中性”的意义,具有较大风险。对于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的量化策略而言,这并不是一种可持续的超额收益获取方式。

  中性配置仍然重要

  在资产配置维度固定将中性策略产品作为底仓的客户,还有资金体量较高的机构投资者,对于安全度较高的中性策略产品仍有一定的需求。“越是牛市,中性配置越重要。单纯持有多头产品是不够的,这和散户在牛市中容易亏钱是一个道理。”冯霁表示。

  有私募负责人表示:“只要市场不出现极端情况,私募机构的经营风格稳健,保证金充足,股指期货平仓风险有限,当下的逆风反而提供了配置量化私募中性策略产品的‘好价格’。近期股指期货大幅升水显然不是市场的常态,等待回归正常水平之际,之前量化中性策略在空头对冲仓位的亏损大概率会回来。”

  百亿级量化私募盛泉恒元在此前发布的致歉信中表示,在市场极度活跃、基差为正的情况下,机会大于风险,因为产品承担的对冲成本几乎消失。在市场大涨之际,各个策略的建仓机会和预期收益都有所提高,相信随着市场定价机制修复,未来产品净值仍会收复失地。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