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读懂新时代天津的创新密码

2025-11-24 1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青春华章·踏浪新质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11月21日在天津举办。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院长张翼在当天的网络大思政课现场为青年学生解码新质生产力。(中国经济网 臧梦雅/摄)

从“片上脑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到“浸没式液冷智算服务器一体机”,从“意念”操控无人机飞行到水下助推器解锁潜水“新玩法”,新质生产力正在天津这片沃土上加速成长。

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以高质量供给满足和创造新需求,进而通过新需求深度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产业结构的变革。它呼唤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优的产品质量、更强的创新能力,以及更完善的创新系统和创新生态。

近年来,天津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科创转化路径。天开高教科创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天开园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校名中各取一字,又取《天工开物》之意,目前已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校友会签署合作协议,畅通高校与园区的“握手”通道,推动更多高校科技成果加快落地转化。同时,主动提供各类便捷的政务服务,帮助高校师生创业团队快速完成身份转换。

数据显示,目前天开园已累计注册企业超3900家,助力全市创新创业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其中,天开西青园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天开津南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起“研发-转化-孵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越来越多的优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的逐步完善,打消了不少青年创业者的顾虑,也点燃了他们的创新热情。

11月20日,“青春华章·踏浪新质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采访团来到天津港码头。(中国经济网 臧梦雅/摄)

天津,何以创新潮涌?读懂天津的创新密码,既要看到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匠心探索,更要看到这背后国家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能力。

曾经,老一代青年建设者投身工业、矢志报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之子于辛亲临活动现场,讲述了他父亲主动服务于国家需要的个人经历,并引用他父亲的一句话“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真正地独立”来勉励广大青年科研工作者不懈奋斗。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装备制造、“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工作中,锐意开拓创新。比如,天津港年轻的追梦者就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他们依托车队调度系统(FMS)等先进技术,对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ART)进行反复调试优化,终于让智慧码头“24小时”畅通无阻。正是这一代代青年建设者敢闯敢干、前赴后继,才有大国重器的不断突破,才有科技自立自强水平的持续提升。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十五五”规划建议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任务进行专章部署。放眼全球,各国都在加快布局,力图在这一场关乎未来的竞赛中取得先机。今天的先机,就是明天的胜局。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从《天工开物》的匠心精神和创新智慧出发,青年一代当勇立潮头、勇挑重担,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智造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书写新的发展篇章。(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