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峰:进博会彰显创新“加速度”,大众汽车集团迈入全面“交付”新阶段

2025-11-06 15:3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在‘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指引下,大众汽车集团已经从规划布局迈入了全面‘交付’的新阶段。今年的进博会,正是这一阶段性成果的集中呈现。”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刘云峰博士表示。

11月5日,为期6天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而至。作为进博会的“全勤生”,大众汽车集团连续第八年参展,并携重磅车型与前沿技术亮相,向外界传递出深化“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坚定决心。期间,刘云峰博士接受中国经济网专访,详解集团参展亮点、战略落地进展及对中国市场的最新洞察。

智电转型持续加速,迈入全面“交付”新阶段

在本届进博会上,大众汽车集团携旗下四大品牌共八款车型亮相,涵盖从量产电动车到高端智能网联车型的完整阵容。其中,全新奥迪E5 Sportback和A6L e-tron等车型,直观展现了集团以“中国速度”将前沿产品更快地带给中国消费者的强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大众汽车集团的软件能力中心CARIAD中国也展示了与小鹏汽车联合研发的本土电子电气架构CEA的最新进展,以及由其赋能的前沿驾驶辅助功能。这一成果不仅体现了集团与本土科技企业的高效协同,更展示了其在智能化领域“协同创新、加速交付”的实践路径。

据介绍,基于CEA架构及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本土开发的CMP整车平台的全新车型,将于今年内量产,并在明年正式上市。

“可以说,今年大众汽车集团带来的,不仅是更多的新车型和新技术,更是我们战略落地的真实写照——我们正在以本土研发、本土合作和本土创新的能力,推动集团的智能化与电动化转型持续加速。”刘云峰博士说道。

与合资合作伙伴协同发展,不断深化“在中国,为中国”

“进博会见证了我们‘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不断深化,也助力集团持续加强与本土合作伙伴及合资企业的协同发展。”刘云峰博士表示。

过去几年间,大众汽车集团连续在进博会期间集中展示本土研发的最新成果,彰显其在智能网联与电动化转型中的坚定投入。其中,CARIAD中国自2022年正式成立以来,已连续三年亮相进博会的舞台,展示本土团队的最新研发成果:包括已经迭代到大众、奥迪品牌本土车型上的智能座舱和创新应用,以及将于今年年底完成首代交付的集团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大脑“——区域控制电子电气架构CEA。

对于大众汽车集团而言,在依托进博会这一重要平台,持续深化与本土供应商及领先科技企业的合作,共同加速未来出行解决方案的创新与落地的同时,也在通过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加速本土研发,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中国速度”。

自去年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在安徽合肥全面运营以来,大众汽车集团携手中国合作伙伴快速推进本土研发进程。在今年的进博会上,其展示了包括智能化座舱和驾驶辅助在内的多项前沿技术成果,与业界共同探索并推动新一代智能化、电动化产品的创新与应用。

合资企业方面,作为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成功发展的基石,四十多年来,其与上汽集团、一汽集团和江淮汽车携手同行,共同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成长,不仅塑造了大众在中国的今天,也为其面向未来的转型积蓄了强大动力。就在10月30日,一汽-大众迎来了第3,000万辆整车下线的里程碑时刻。这一成果,正是中德双方长期携手、共创共赢的最好见证,不仅体现了双方合作的深度与韧性,也象征着彼此正在携手迈向电动化、智能化的新阶段。

“我们将继续与合资伙伴并肩前行,在保持传统燃油车市场优势的同时,加快新能源与智能网联领域的协同创新,共同推动合资企业向更加高质量、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加速迈向智能网联汽车时代,从而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产品与体验。”刘云峰博士说。

进博会展现创新“加速度”,坚定深耕中国市场信心

“每一年的进博会,我们都能切身感受到行业伙伴和优秀同行所带来的创新'加速度'。”谈及连续参加进博会的感受,刘云峰博士欣喜地说道,“进博会不仅是一个博采众长、百家争鸣的展示平台,更是一个赋能企业开放合作、共话行业未来的重要平台。透过进博会,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经济的活力与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在刘云峰博士看来,过去几年,中国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也为像大众汽车集团这样的跨国企业在华发展创造了更加稳定、可预期的环境。同时,中国市场的消费结构、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正在持续升级,为汽车产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智能网联、电动化和可持续出行领域,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更正在成为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这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继续深耕中国的信心。”刘云峰博士说,“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大在华投资,深化本土研发与合作布局,将企业的盈利能力置于首位,以健康、可持续的业务增长为导向,确保在支持集团快速转型的同时,也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涛)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陈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