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日本央行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基准利率维持在约0.5%的水平不变。这是日本央行自今年1月上调利率以来,连续第六次维持利率不变。会议结果公布后,市场焦点迅速转向日美利率差,日元汇率一度从1美元兑152日元区间走弱至1美元兑154日元,创下今年2月以来新低。分析认为,未来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可能成为各方力量的“角斗场”,加息前景存在不确定性。
日本央行总裁植田和男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希望在调整货币政策前“再确认更多数据”。他指出,美国政府加征关税举措对经济和物价的影响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关税成本不断转嫁给消费者,可能对消费和经济造成比以往更严重的负面冲击。植田和男强调,明年春季劳资谈判的结果将成为货币政策调整的决定性因素,日本央行需要确认,在关税政策挤压利润的情况下,日本企业是否还能表现出积极的涨薪意愿。日本央行仍将以2%的稳定通胀目标作为加息的重要依据。
有观点认为,日本央行距离加息已经十分接近。此次央行货币政策会议上,在9名政策委员会成员里,就有高田创与田村直树两名委员对维持利率不变投了反对票。高田创认为,日本经济已摆脱零通胀常态,物价稳定目标已经基本实现;而田村直树则主张,在通胀风险上升的情况下,应将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上调至约0.75%,使其更接近中性水平。植田和男在发言中也表示,对于明年春季劳资谈判的数据,央行只需要看到初步势头,而并非最终结果,这表明央行不必等到明年春天结果出炉后再作决定。此外,与7月相比,日本央行此次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及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核心CPI)增长率等预测值基本保持一致,证明经济走势与央行预期相符,从而增加了实现2%通胀目标的可能性。此外,日本总务省10月31日公布的10月份东京都23区消费者价格指数数据显示,不含价格波动较大的生鲜食品的综合指数为111.0,较上年同期上升2.8%,涨幅超过9月份的2.5%。由于东京都的通胀数据可以作为全日本数据的先行指标,市场认为这给日本央行下一步加息提供了支撑。
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已在日本央行货币政策会议前发言施压,敦促日本政府给予日本央行足够政策空间,以稳定通胀预期和汇率。其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日本政府允许日本央行拥有政策空间,是稳定通胀预期和避免汇率过度波动的关键。市场多将此解读为美方在催促日本央行加息,希望其别被国内政治限制脚步,也在提醒日本政府不要过度插手。然而日本财务大臣片山皋月却不认为这是美方在敦促日本央行提高利率。她同时评价日本央行维持利率的决策极其合理,认为考虑到当前经济形势,这是一个恰当的判断。显然,贝森特的发言并未起到左右日本央行货币政策的直接作用。但也有观点认为,贝森特发言无需立即见效,为日本央行后续保持政策独立性背书即可。
经济学界认为,观察经济形势、评估美国关税措施影响只是日本央行暂停政策变动的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其无意与希望继承宽松货币政策的高市早苗新政府产生摩擦。植田和男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与政府保持充分沟通。经济学界人士担忧,如果高市早苗新政府过度干预央行货币政策,要求央行延续宽松政策,将引发市场对其独立性的担忧。高市早苗新政府的首要任务应是应对物价上涨,而让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才是最直接的路径。若加息预期持续被抑制,日元将进一步走弱,出口企业受益、股价上涨,富裕阶层将成为最大受益者。此外,这还将推高进口价格,重创依赖食品、能源的普通家庭,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高市早苗新政府试图以减税应对通胀,其效果势必被宽松货币政策抵消,从而大打折扣。
如今,日本央行来到艰难的十字路口。有分析认为,受美国施压影响,若春季劳资谈判初现曙光、未来一段时期国际环境相对平稳,日本央行在年末或明年年初加息的可能性较高。日本央行能否打破桎梏,在高市早苗新政府主导的政治框架下坚持独立判断,仍有待进一步观察。(经济日报驻东京记者 陈益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