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迎来一场集体育竞技、非遗展演、科技交流、沉浸式夜游于一体的文旅盛宴,为期8天的活动吸引了30多万人次的游客驻足,旅游总收入超1.9亿元……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准格尔旗的愿景是“依靠煤但不依赖煤”。多年来,准格尔旗在推进煤炭产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文旅经济,正是这座资源型城市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撬动地区经济发展转型、产业结构优化的一次生动实践。
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够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不过在一些情况下,这些资源反而容易变成负担,拖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资源诅咒”现象。如果资源和财富唾手可得,就容易滋生懈怠和躺平心态,导致出现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破坏以及进取心不强等问题。
靠山不能只吃山。对于还处于资源红利期的资源富集型地区来说,未雨绸缪无疑是破解资源诅咒的重要一招。应敬畏市场的波动、产业的周期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主动跳出资源简单利用的舒适区,打破资源经济的“赚快钱”模式,在优化现有产业基础上,提前谋划,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产业多元化路线,将资源收益重点投向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等有潜力的新赛道。自觉将资源带来的财富用于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提升上,一方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网,夯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重点加强人力资源建设,通过大力投资教育、职业培训以及加大科研机构和人才引进支持力度等举措,为后资源时代储备人力资本。
至于那些已经或者正在经历资源衰退阵痛的地区,应直面存在的问题,自觉打破路径依赖,实施“刮骨疗毒”,结合自身比较优势,精准选择接续产业,并将政策和资源集中于新增长点的培育与发展上。与此同时,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力度,实施“人力资本再造”工程,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为新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条件。以包头市石拐区为例,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石拐区经历了“依煤而建”“缘煤而兴”直至“矿竭城衰”的困境,面对严峻形势,当地依托自身条件,通过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推动产业重塑,大力发展风电产业、文旅产业以及数字经济等,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
总之,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打破“靠山吃山”的思维定式,将发展的基石从不可再生的地下资源,转变成富有活力的地上资源,包括有创造力的人力资源、有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以及有亲和力的制度环境等。(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余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