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丨向往之城,“圈”出幸福

2025-10-09 13:2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总得去一趟西安吧!”在很多人心中,西安是念兹在兹的城市。近年来,西安聚焦城市核心功能定位,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城市更新路径,不仅让基础设施和老旧建筑焕然一新,也擦亮了“向往之城”的幸福底色。

图为西安市莲湖区数智就业聚合中心 中国经济网 张相成/摄

生活圈:就业更容易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经济脉搏。

如何更好实现家门口就业,中国经济网记者带着问题来到了西安市莲湖区数智就业聚合中心。“我们推行的是5G数智服务。”莲湖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王洪云向记者介绍,5G也就是5高,即建设“高效能数智就业聚合中心”、搭建“高效率智慧就业帮扶平台”、打造“高品质数智就业智慧社区”、推进“高质量岗位信息征集发布”和开展“高频次云端求职招聘活动”。

以开展“高频次”云端求职招聘活动为例。一是依托“秦云就业莲湖掌上大厅”等数字化平台,高频次开展各类线上招聘活动;二是建设“直播带岗云聘中心”,打造公共就业服务直播品牌,开展常态化直播带岗、数字人直播送岗等直播活动。

“不要小看‘秦云’这个平台,它将人找岗和岗找人相结合,让求职者能够快速、精准获取家门口岗位。随着平台功能不断迭代,就业服务也越来越完善。比如,我们有一个提供就业见习的岗位,这很符合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需求。”莲湖区枣园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赵欣蓓表示,不久前,就业政策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莲湖区举行。本次活动直接面向用人单位以及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通过开展一站式政策咨询与就业服务,实现服务零距离、沟通面对面。

截至目前,莲湖区通过推行家门口就业5G数智服务,在全区134个社区应用就业驿站信息化平台,已实现就业状况动态监测86.6万人,覆盖面达到85%,提供就业服务10万人次,试点打造智慧就业示范社区1个;建立企业信息库9599家,发布岗位29382个。

图为西安万象城的标志性建筑“生命之树” 中国经济网 张相成/摄

新商圈:消费更便捷

消费新场景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系统集成,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更好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底,在西安市中轴线南端核心地带,一座新的商业综合体——万象城开业,其标志性建筑“生命之树”犹如一棵绚丽绽放的银杏树,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生命之树作为西安万象城的标志性建筑,提取了沿途7个经典地貌及生态系统,讲述丝绸之路的故事。人们观赏古树新生,更可逐级攀登,流连于57米高,由60个叶片构筑的丝路花园中,感知植物的四时变化。”万象城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景观设计理念。资料显示,西安万象城引进近200家区域及城市首店、城市旗舰及概念店级别重磅高能店铺。餐饮店铺中,更有多家米其林、黑珍珠及首店品牌。

西北首店、陕西首店频频登场,首店经济活跃;国际潮流、各地餐饮纷纷入驻,商业气息浓厚……在这座沉淀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里,契合人们需求的新商圈正不断崛起。

坐落于曲江新区的核心地带京东MALL(曲江店)就为消费者休闲购物带来了更多选择。京东MALL(曲江店)副店长杨文表示,“我们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为顾客提供了无缝衔接的消费体验。店内特别设置了6大体验区,电竞、咖啡、烘焙、美妆、出行、按摩体验,让顾客可以近距离感受最新的产品技术。特别是,在电竞区,除了能体验到最前沿的电竞设备和游戏外,还能与众多电竞粉丝切磋。”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加大在新零售领域的投入,力求为消费者带去更加优质的服务与体验。”杨文说道。

西安科创双核驱动格局规划图 (西安市长安区委网信办供图)

城市圈:方向更明确

城市,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也不应该“千城一面”。为此,要坚持因地制宜,加强科技和文化赋能,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今年年初,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发布全年13项重点任务,其中明确包含:推进未来信息港校区建设。至此,长安区未来信息港揭去神秘面纱,正式走进公众视野。

“未来信息港以打造‘西安区域科创中心核心平台和南部科创产业带新引擎’为战略定位,深度整合长安大学城多所高校科研资源及高新区CID科创与产业辐射势能,构建高水平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西安市常宁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高育辉向记者表示,在产业发展方面,未来信息港将把握“硬科技”赛道崛起的战略机遇,以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下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与高端制造、光电产业为五大主导产业。

据了解,打造未来信息港,并不是西安独家首创。依托于斯坦福大学而建的硅谷,是全球最早的位于大学附近的高科技工业园区。从西安来看,西边有未来之瞳,东边有长安大学城,处在中间的未来信息港正好可以扮演起多重桥梁纽带功能——肩负起引领长安区产业创新升级的角色。可以预计,高颜值的未来之瞳,硬核实力的未来信息港,将会联手构筑起一座“未来之城”。

目前,长安区已全面启动项目开发建设工作,科学统筹“校区+园区+社区”产城功能融合,坚持城市开发与市政配套协同推进,高标准建设科创园区、品质社区和人才公园等,打造宜居创业首选地,吸引企业和人才落户。(中国经济网记者 年巍 张相成 秦佳鸣)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