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赛车,曾在多少少年心中种下了爱车梦。当新车像撒豆成兵般蜂拥上市,高度同质化让人选择困难,一辆主打“热血操控”的车,是否还具备独特的吸引力?
习惯了新车上市“满配”、“权益”、“限时价”的三板斧后,突然发现能认认真真笃定操控为核心卖点的只剩下了莲花和保时捷。
在宣布新款EMEYA与ELETRE以全新价格上市的同时,莲花集团CEO冯擎峰也做出了倔强的发言:“市场不断宣告,坚持驾控的人不多了。但是莲花跑车依旧执拗坚持,因为每个时代都有一群热爱驾驶的人。”
这种坚持并不容易。即便在重新定价后,莲花这两款产品起步价依然在50万以上。更不容易的是,莲花在美国、英国、日本这些有着品牌认可度的重要市场都涨了价,卖得也还不错;却在中国市场降价,依然面临不小的挑战。
莲花两款车型重新定价上市
在这次两款新车“热血”归来之前,有不少声音都觉得莲花“很危险”。但这个推测忽略了莲花并不是一个中国品牌,而是一个有着77年历史的全球超跑品牌。放眼全球汽车产业,超豪华品牌往往都会选择背靠一个大集团,正如宾利、兰博基尼、布加迪都在大众集团麾下。莲花现在正是在吉利的支持下,成为唯一一个由中国面孔管理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跑品牌。
关于莲花如何坚韧发展下去,如何看待莲花现在所处的竞争环境,以及莲花如何应对中国市场激烈的竞争,我们与冯擎峰有了一段开诚布公的对话。
“一个莲花”
今年应该是莲花集团成立以来对全球架构调整最大的一年。4月,莲花启动股权回收,将英国业务并入上市公司体系,目前在管理层面已经全部由冯擎峰统筹负责。
按照计划,莲花英国与中国业务将在今年年底完成整合,实现“一个莲花”。“只有这样协同效应和经济效益才能充分发挥:比如造型、工程团队整合为一个,采购、后台管理团队整合为一个,制造环节保留两个工厂即可。这样效率会明显提升,直接费用至少能减少30%。”冯擎峰表示。
跨国并购最难的从不是“买下来”,而是未来如何“运营好”。吉利的并购,为莲花超跑的基因注入了电动化智能化的灵魂,使其重新焕发了活力,有了继续在全球汽车市场竞争的韧劲。对比玛莎拉蒂、阿斯顿马丁的现状,就知道这个转型的意义所在。
车迷在莲花上市活动现场
这个韧劲同样表现在一场耗时五年的商标维权战。今年年初,经过32次有利行政决定和胜诉判决,莲花集团终于拿回了莲花商标,完成了品牌IP的统一。
一步步跨过这些关于品牌、商标、股权、管理权的复杂难关,莲花才能真正成为由中国企业控股中国团队管理的国际超跑品牌。
“抄袭”、“平替”和“网红”
一个国际超跑品牌,中国市场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作为“半个老家”,实在是不能放弃的市场。
莲花集团CEO冯擎峰
冯擎峰介绍,莲花跑车在英国认知度最高,销量也最好;在美国市场即便是加征了关税,也是一到货就售罄的状态;在日本,每年都会举办“Lotus Day”赛车节,所有日本的莲花跑车车主都会不远千里开着自己的车到赛道,一起举办嘉年华。
“全球来看,超豪华品牌的市场需求没改变,但中国市场变化很大。”冯擎峰比较下来,直言中国市场现在抄袭、平替成风、缺乏原创,“我认为中国汽车工业不应该这样。中国汽车工业应该拿出能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值得全世界尊敬的原创作品。”
这也是莲花跑车当下最希望传达给消费者的声音,无论是致敬与传承原创精神,还是对极致驾控的不懈探寻,都是莲花跑车在用行动证明:真正的热爱与坚持永远不会被时代的浪潮淹没。这是对同质化最好的回击。
“抄袭是最简单的模仿,现在有些平替产品还挺火,甚至成了一种走红的方式。但是超豪华品牌必须坚持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上的投入,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投入。”冯擎峰非常鲜明地表达了对“网红车”的看法,“中国品牌很多车型,被打造成网红车,热度两年就过去了,经典车型屈指可数,没有持续性。”
“永远不把市场当实验场”
在平台化生产与供应链的高效配合下,中国汽车市场产品推新速度让人眼花缭乱,“三年小改款,七年一换代”早已成为过去时,甚至“两冬两夏”的最低限测试标准也开始松动。
“莲花需要4-5年,做不到两年造一款车,完全做不到。”冯擎峰坚决否定了加快造车速度,“我们很想去挑战,也很想两年做出一台车,但真的做不到。我让我们所有的系统都梳理了一遍,所有工程师把流程全梳理后,最后给我的结论:就是造不出来”。
“因为我们要做的实验更多,必须做完所有实验才能把车投到市场,所以我们两年开发不出车,哪怕有几十年造车经验,也完全没这个能力。我在吉利做第一份工作时,我们就立下规矩:‘永远不把市场当实验场’。把市场当实验场多简单,让用户当实验员,用户提问题,你再改进,这不就是把市场当实验场吗?我们绝不会这么做,只有自己把实验做透、做好,才会把车推向用户。”冯擎峰说到的现象,正在当下的中国汽车产业发生,有些车为了抢上市,压缩测试时间,压缩工程样车投入数量,结果很多问题在开发阶段没发现,到销售后才集中爆发,最后由4S店修修补补。
“莲花的车是全部符合美国各项标准的,在欧美,一定会审核你的实验周期,你说做过实验,不行,他们会要求你提供细节,看你具体做了什么实验、流程是否完整。尤其是美国,你敢提交假数据吗?你说实验做了10个月,实际只做了半年,敢把这种结果报上去吗?绝对不敢。造假会面临灭顶之灾,没人会冒这个险。”冯擎峰认为,“中国除了做产品的形式认证,还应该增加过程认证。哪怕不增加过程认证,也该学美国:你做出承诺,他们不提前审核,申报后就让你卖;但一旦出现问题,会启动全网追溯,他们有完整的可追溯系统,追溯起来你根本扛不住,自然没人敢造假。中国真该学学欧洲或美国,学欧洲的过程监控模式,或学美国的承诺追溯模式,你承诺了就必须做到,要是发现造假、实验没做够,就让你立刻倒闭、倾家荡产。”
莲花依然热血,依然坚持讲操控
“注定热血”
坚守造车的原则,是冯擎峰这些初代中国汽车产品工程师保留至今的性格。正是他们当年的韧劲,才有了帝豪这样累计销量突破400万辆的国民车。
冯擎峰为这次两款产品增配降价重新上市定的主题是“注定热血”,他能看到也能感受到中国汽车产业当下空前繁荣,但是厌恶产品严重同质化的困局。“在汽车工业的发展进程中,虽然时代滚滚向前,技术更迭不断,但在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宝贵而永不磨灭的东西——那就是原创精神。”这是冯擎峰抓住任何机会想要表达的造车精神。
在老一代汽车人和新一代科技人才的共同推动下,中国汽车已经有了与国际汽车产业同场竞技的能力。整个汽车产业都在经历深刻的变革期,求新求快让行业竞争加剧,生存压力变大。但仍有一批老汽车人热血难凉,他们坚守在一线,希望为热爱驾驶的用户造出一部部经典车。(中国经济网记者 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