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转型亟需金融保障

2025-08-29 06:59 来源:经济日报

8月26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明确提出加快实施重点行动,其中,要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将人工智能融入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推动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

“人工智能+”对于大中型企业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很多人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对于众多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来说,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也是一项利长远、谋发展的大事。以订单管理为例,如果小企业能够对该环节实现全流程智能化改造,不仅订单响应速度提升了、运营成本降低了,个性化的生产需求也能得到满足,可以说是小变化解决了大问题。

但相较于大中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更加艰辛,集中体现为“三缺”,缺技术、缺资金、缺信心。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仅凭一己之力恐难成事,需要与头部、大型智能化改造服务商合作,但小企业的项目需求较难形成规模效应,寻求合作屡屡碰壁怎么办?此外,数字化转型的资金消耗量大,钱从哪里来?即便解决了前两个问题,一整套改造设备投入进去,一旦转型失败、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小企业如何承担相关成本?

破解“三缺”难题是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此过程中,金融服务保障能够发挥有力作用。目前已有地区开展相关探索,将政府协调、信贷资金支持、保险缓释有机整合,让小企业会转、能转、敢转。

首先,要帮助小企业降低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差。为此,政府部门可牵头组织、协调各方,完善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辅导体系,详细摸排企业需求,梳理形成专门的“政策包”,为企业答疑解惑,引导、推动企业顺利走上科学、合理的数字化转型道路;与此同时,集纳共性需求,组织企业与智能化改造服务商开展集中对接,并围绕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解决方案。

其次,要解决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资金问题。接下来,在金融管理部门指导下,各地可探索遴选出一批试点金融机构,在统一规范的基础上,围绕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资金需求与痛点,推出专属信贷产品,适度延长贷款期限,以满足转型的稳定性需求。在企业资信状况良好的基础上,金融机构可适度提升信用贷款占比,若部分企业难以满足信用贷款审批条件,金融机构可探索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为企业增加信用,并合理降低担保费率,既分担风险,又共促发展。

再次,要缓解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后顾之忧。企业一旦数字化转型失败,钱打了水漂怎么办?保险可充分发挥风险缓释功能。接下来,各地可探索遴选出一批试点保险机构,基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应用等场景,为企业量身定制专属保险产品,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的后顾之忧。

最后,要构建企业、金融机构“伙伴式”长期合作关系,持续完善金融服务的综合生态。金融机构可以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作为契机,深入了解企业的全方位金融服务需求,提供接续式、综合金融服务,与企业共同成长、互利共赢。(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子源)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