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综合治理兴鹭岛

2025-08-29 06:27 来源:经济日报

  初秋时节,站在厦门市思明区环岛南路的盼归塔远眺,海天一色,日光洒落在海面上,宛若一幅流动的金色画卷。这里不仅是欣赏日落晚霞的绝佳观景台,也是厦门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线的重要节点。

  林海线于2023年初建成投用,北起五缘湾,南抵环岛路,长约31公里。全线严格控制纵坡,设置垂直电梯、Z形坡道等设施,实现“主线无台阶、无障碍通行”,让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等各类人群都能轻松享受“穿林海、登高峰、赏湖景、瞰海天”的休闲体验。市民林朱珠经常在饭后来步道散步,她说:“在这里散步很舒服,没有非机动车行驶,很安全、也很自在。”

  向北延伸的林海线,串联起上李水库、东坪山、忠仑公园、湖边水库等多个景观区域,并与东西走向的云海线交汇,形成一条贯穿厦门山海、服务市民、激活城市活力的生态慢行走廊。步道之下,不见横七竖八的“蜘蛛网”线缆,这得益于厦门的综合管廊建设。厦门将综合管廊建设融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加大政府投入和资金保障,统筹布局管廊建设工作,并获得全国综合管廊首批试点城市绩效评价“三连冠”。

  2022年,湖里区金山街道后坑社区启动城市更新综合整治工程,同步实施小型综合管廊建设,将电力、通信、给水、消防等管线统一纳入地下管廊,结合后坑社更新改造工程,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飞线”横跨、马路“拉链”等安全隐患,显著提升了社区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型管廊建设不仅实现了管线规整有序、道路平整畅通、安全隐患消除,还显著增强了抵御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以及外力破坏、自然老化的能力,便于日常维护和未来扩容,从根本上提升了市政管网系统的可靠性和城市安全韧性。

  行至云顶路,全国首条、世界最长的空中自行车道与步道交错,形成厦门独有的风景线。除了在空中漫步、骑行,市民还可以乘坐空中巴士——厦门BRT(厦门快速公交系统),以不同视角领略城市之美。空中有快速公交,路面有常规公交,地下有轨道交通——厦门构建起立体式公共交通网络,让市民出行方式更加多样化、便捷化。步入BRT县后站,人潮涌动之处便是湖里区禾山街道围里社的入口。色彩斑斓的集装箱拼凑出的东围创意市集汇聚了咖啡饮品、特色小吃和文创手作,曾经“脏乱差”的城中村,如今已成为清新明亮的生活空间。

  大学毕业后便来厦门工作的张丽已在围里社生活了5年,亲眼见证了这里的蝶变:“对于刚毕业的外地人,虽然城中村的生活环境不太好,却是我们最佳选择。经过整治的城中村,现在既舒适又安全。”2023年5月,厦门市委、市政府印发《厦门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全域、彻底、科学为治理原则,围绕宜居、宜业、智慧、和谐的治理目标,对全市108个中长期保留的“城市中心型城中村”进行现代化治理。

  在基础设施和内部环境改造的基础上,湖里区试点实施EPC+O(设计、采购、施工和运营)一体化等创新模式,推进管理、服务、产业融合三提升工作,探索推行“社管+物管+智管”三管协同、“党建引领、管理创新、智慧赋能、业态反哺”四维融合的“大物业”管理模式,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城中村常态化长效治理新路径。

  东围创意市集正是通过EPC+O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将原本低效杂乱的东围边角地打造成业态多元的文创街区,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禾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三级调研员吴允梭说:“后续,我们将在围里社第一期改造提升的基础上,对梳理腾出的空间进行再梳理、再提升,并依托商业平台公司对现有产业进行再梳理,引进更加专业的营运团队,对现有高低危产业进行转型升级。”(经济日报记者 薛志伟)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