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布局人工智能

2025-05-20 06:13 来源:经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蓬勃发展势头。截至今年4月份,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达157.64万件,占全球申请量的38.58%;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占全球比重达1/10,已形成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产业体系。亮眼的成绩背后,是我国在战略规划、资源整合等多方面的持续深耕。面对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要巩固现有优势、实现持续领跑,催生更多优质人工智能产品,在政策引导、人才培养与市场开拓层面协同发力,为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目前,我国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制定数据安全法,进一步夯实法治根基,设立重大科技项目强化核心技术攻关等,构筑起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的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未来,政策支持的重点应放在强化前瞻性、战略性和系统性布局上。

  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耐心资本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人工智能理论、算法等底层技术上展开深入研究。提前构建有效的政策监管体系。紧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加快制定新兴领域的政策法规,如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在鼓励创新的同时防范潜在风险。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提升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话语权。

  人工智能发展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有力支撑。应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推动高校和企业精准对接,鼓励高校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联合头部企业共同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培养更贴合产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完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构建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将研发成果转化率、核心算法专利数量、技术成果产业化效益等纳入人才评价指标。鼓励企业采用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工具,对在产品研发、场景应用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团队,允许其参与企业利润分成。

  市场是人工智能的价值实现平台。近年来,我国依托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丰富的场景应用优势,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肥沃土壤。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扎根市场需求的各种应用场景,既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试金石”,更是价值创造的“孵化器”。面向未来,强化市场对人工智能的引领作用,要在推动差异化和融合化发展上下功夫。企业在巩固现有领域的同时,可瞄准农村、老年群体等蓝海市场,开发适农化、适老化定制产品,如农田智能监测系统、农产品溯源平台及适老化智能终端、健康管理机器人等,以精准满足多元需求。促进人工智能与金融科技融合,开发智能投顾、实时风险预警系统等新产品,催生市场新增长点。(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树华)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