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临近,又到了吃瓜的季节。旺盛的需求带火了验瓜师这一职业,“每天拍拍西瓜月入3万元”的话题冲上热搜,引来不少吃瓜群众围观。
有网友调侃说:“我也会,让我来。”但其实,这份工作并不轻松,也需要一定的门槛。好的验瓜师不仅要掌握种植知识,还要了解品种特点,通过“一看二摸三听”快速判断西瓜的熟度、甜度和口感。验瓜师还要不辞辛苦,一个瓜从接手到拍一下再到送出用时两三秒,旺季每天要重复上万次这样的动作。新职业的大门是向每个人敞开的,但也要付出艰苦努力。“看一眼就知熟不熟,一过手就知有没有”,这需要有长期经验积累。
随着农业生产专业化,产地大型专业市场日益活跃;同时,熟度、甜度和口感等指标成为消费者购买水果的主要考量,大众对初级农产品分级分类的需求日益迫切。顺应行业趋势,采购商找到了验瓜师,借助他们的火眼金睛隔皮猜瓜。验瓜师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完善的产物,他们既非生产者,也非销售者,而是新型服务者。他们跟着西瓜产地做服务,哪里有瓜就到哪里,服务范围覆盖全国,成为各地西瓜主产区的抢手人才。
验瓜师是乡村新职业的代表,其走红折射出乡村的活力和潜力。不久前,人社部公示了拟发布的17个新职业和42个新工种。从把控牲畜交易的“牲畜经纪人”到运营集体资产的“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多项与农业农村相关。此外,农村AI训练师、民宿管家、乡村规划师等不断涌现。尽管有的职业还没正式进入主管部门的目录,但并不妨碍其已是实打实的就业新出路。从业者无论是老把式还是新生代,都看好“三农”发展。
乡村新职业加速涌现,背后是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产业融合,是农业产业链的完善和业态繁荣。一二三产业融合尤其是农文旅融合,对乡村新职业的需求明显增加,也给新老农民带来了机会;农业内部分工精细化,制种经纪人、天敌昆虫技术员等细分领域的小众职业应运而生;一些城市新职业如全媒体运营师、研学旅行指导师等,也在乡村找到了用武之地。当然,乡村新职业并非全部“高大上”,而是丰富多彩的,共同点是乡村所缺、市场所需。
乡村新职业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鲜血液——人才,由此激发乘数效应和化学反应,形成了“产业发展、职业衍生、人才助力”的良性循环。一是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乡村。浙江某地在招聘乡村职业经理人时,将其岗位命名为“乡村运营师”和“乡村造梦师”,获得了年轻人的认同。二是帮助不少传统农民开辟人生新赛道。通过与全新的产业链打交道,他们不断提升自我,与时代接轨,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三是推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受益于新职业,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日益顺畅。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新职业人才是乡村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区域特点的政策措施,提供良好外部环境,激发市场内生活力,为新职业的孕育和人才发展提供土壤。参照成熟职业做法,完善新职业的评价体系和支持体系,提升其社会认同度,增强从业者的职业荣誉感。针对有意愿人员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
乡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也是广大农民的家园故土。建设农业强国要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随着产业变革加速,乡村职业体系也会持续演化。广袤乡村正书写一部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职业进化史,给身处其中的人们带来新希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