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9日讯(记者宋雅静)今天上午,第26届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青洽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记者在会上获悉,本届青洽会将于6月25日至29日在西宁举办,以“开放合作·绿色发展”为主题,聚焦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打造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
新闻发布会现场。
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史瑞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杨忠、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徐小兵等出席发布会,介绍大会亮点及筹备进展,并答记者问。
25届积淀:从区域展会到开放合作“金色名片”
史瑞明介绍,青洽会已连续举办25届,累计签约项目超6200个,到位资金超8400亿元,成为青海扩大开放的重要窗口。本届大会首次邀请墨西哥作为主宾国,设立沉浸式产业链合作展区,并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参展签约,推动国际合作从商品展示向产业深度联动升级。
四大特色亮点:精准对接与市场化运营双驱动
记者在会上获悉,本届青洽会呈现四大特色:
国际合作更聚焦:主宾国墨西哥将举办经贸交流会,联动“一带一路”国家高层官员、驻华使节参会,提升展会国际化能级。
商贸对接更精准:设计“8+6+3”系列活动,涵盖投资说明会、民营经济专场等,实现全链条对接服务。
市场化运营新突破:启用6万平方米青海国际会展中心,设6大核心展区,联动30 余省区市及央企参展,同步设立外贸优品和直播 “嗨购” 展区。
数字体验再升级:依托“云上青洽会”构建“线下体验+线上交易”模式,通过直播推广“青字号”品牌。
绿色招商“青海方案”:生态价值转化激活新动能
针对绿色转型与招商引资问题,史瑞明表示,青海构建“三位一体”创新招商体系:推行“绿色招商准入制”,优先引入清洁能源等领域项目;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整合审批、融资等环节;创新“生态 +”“绿电 +”模式,将生态品牌与高端制造、算力产业耦合,吸引绿色资本。未来将聚焦盐湖利用、新型储能等新兴赛道。
人才与项目双集聚:五年引才超六千,储备项目总投资4200亿
徐小兵在回答人才项目对接会相关问题时介绍,自2020年起,青海每年结合青洽会举办“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对接会,五年累计签约项目2010个,柔性引进各类人才6342名(含“两院”院士39名),助力绿色算电等领域发展。今年对接会已征集235项人才需求(含85项高层次项目),将重点邀请院士团队参会。此外,大会已储备260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4200亿元,截至4月底已签约140个项目、金额达1182.6亿元。
筹备进入冲刺:全链条保障赋能展会实效
杨忠通报筹备进展时表示,目前嘉宾邀请覆盖15个国家部委、31个省区市及境外商协会,12个省区市及中石油等央企确认参展;宣传工作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矩阵;服务保障方面制定《接待工作方案》《安全保卫工作方案》等多项专项方案,确保展会安全有序。“青海正以青洽会为契机,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杨忠说。
展望“十五五”:高原明珠之城释放绿色发展新潜力
本届青洽会正值“十四五”与“十五五”交汇关键节点,青海将以大会为窗口,展现资源禀赋与发展机遇的叠加效应。无论是清洁能源基地开发、盐湖资源“世界级产业基地”建设,还是“绿电+算力”产业生态,均为投资者提供参与国家战略、共享生态红利的空间。
随着西宁这座“高原明珠之城”敞开合作之门,青海期待与全球客商在生态价值转化、新质生产力培育等领域共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