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童书的市场价值

2025-04-26 06:47 来源:经济日报

  在图书销售中,一般用“动销产品”——在特定时间段内实际产生销售的产品来反映市场竞争激烈程度。

  2024年,我国图书市场全年动销品种为240.96万种,出版品牌图书在其中占比不足10%,但码洋(全部图书定价总额)超过40%。简而言之,不到10%的畅销图书撑起了40%的市场,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而在各类图书码洋中占比达28.16%的少儿图书,市场竞争压力更甚。那么,一本好童书如何才能脱颖而出?

  先要搞清读者在哪里。从童书市场销售数据看,线上渠道是最大销售渠道,部分出版社的线上销售占比甚至高达80%。可以说,无论是购买习惯还是阅读习惯,读者越来越倾向于线上平台。读者在哪里,出版方就应该在哪里。于是,童书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专为线上渠道制作的图书,部分常销童书也会制定不同销售策略推出线上版本。

  除了利用线上平台销售外,很多图书会借助新媒体渠道进行营销推广,利用“内容种草”激发消费。比如,童书《街市上的芭蕾》以母爱、成长、山乡巨变等多个角度在网络平台持续发布种草笔记,出版几十天发货码洋即超过100万元;畅销书《金波四季系列》去年全年销售码洋超过4000万元,该系列中的《金波四季美文》仅在小红书平台的“种草”笔记就超过3500篇,为持续销售提供了支持。

  平台电商推动了短期动销,但图书单品销售的生命周期反而缩短,部分爆款仅能热销1个月至3个月,所以延长图书生命周期是出版社重要的工作之一。毕竟,图书不是普通商品,它不仅是一种物质产品,更是知识文化载体。一本图书能否实现常销,核心因素依然是内容本身,因此在营销过程中要做好内容文章,延长图书生命周期。

  来自老师群体、家长群体及学生间的推荐是童书销售重要的口碑来源。儿童书籍一般多以适读年龄精准分类,一本好的童书,一旦在某个特定年龄段的教师群体、家长群体中形成口碑,其图书的生命周期就会长得多。

  如何才能精准地打动目标读者?童书编辑要学会为图书潜在读者“画像”,分析儿童、家长、老师群体都有哪些需求,然后针对需求深挖图书内容,从内容角度给图书“贴标签”,尽可能精准匹配读者需求以吸引更多目标人群。

  但要知道,一本童书假如从一开始便以标签化面貌示人,某种程度上也会限制其销售范围。从传播角度看,“平台算法”加剧了受众信息鸿沟,好内容也会受困于信息茧房。

  因而,童书编辑还要紧密关注市场趋势,大胆破壁,要用新鲜有趣的内容吸引儿童读者,也要不断用新的标签解读内容,将图书内容拆解为更有吸引力的切片,丰富图书话题。惟有让读者目光停留更久,一本好童书方能成为流量时代的常销品。(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石 如)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