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强调,多边主义是解决世界面临困难挑战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国际工商界应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凝聚合力,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注入正能量。
当前,世界开放指数不断下滑,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多边主义、自由贸易受到严峻挑战。在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下,重振多边主义、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是因应时代挑战、开创美好未来的迫切需要。
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国际贸易的基石。从关贸总协定到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制一直是推动自由贸易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过去30年,贸易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个别国家固守零和博弈思维,妄图对世界市场“分而治之”,严重扰乱了全球贸易秩序。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挑战,国际工商界应以长远眼光抵制逆流,以务实行动捍卫世贸组织理念和规则,持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各国通过开放做大共同发展的“蛋糕”。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历经数十年演进,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态格局。个别国家强推“脱钩断链”,不仅违背经济规律,更将动摇世界经济复苏的根基。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跨国协作网络,到半导体行业的全球创新链条,无数案例印证:切断产业协同如同斩断经济血脉,封闭技术合作无异于窒息创新活力。跨国公司作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甚至是“链主”,更应坚守契约精神,扎根东道国,以稳定性对冲不确定性,这不仅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本质是开历史倒车的危险行径。个别国家以“安全”为名行保护之实,以“规则”为幌搞双重标准,既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法则,也扭曲了资源要素的全球配置。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不是地缘博弈的棋子;商业决策应遵循经济规律,不应屈从政治压力。维护开放包容的国际环境,需要各国展现战略定力,需要企业坚守市场原则,更需要国际社会筑牢多边主义的制度屏障。唯有拆除“小院高墙”、打破认知藩篱,才能让发展活力竞相迸发,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中国是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者,更是行动派。近年来,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三大全球倡议,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公共产品;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不断汇聚“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合力;坚定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今年前2个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5.8%,体现了外资对中国市场的认可。
从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高朋满座,到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宾客如云,这些“向东看”的热潮,既是对中国经济韧性的信任票,更是对多边主义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支持票。只要大家团结一心,继续高举多边主义火炬,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定能穿越风雨,携手开创世界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 言)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